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助推高铁出海

发布时间:2015-01-13 10:50:16 网易财经

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产水平对比来看,高铁是代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最佳选择,而且其在新兴市场国家也存在巨大需求。因此,随着“一带一路”这一国家大战略的加速推进,高铁必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出口的核心产品,从而对高铁装备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两市的高铁概念股也有望迎来布局良机。

中国政府对于高铁出口给予强大的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推出后,国家对于高铁的推动力度更强,总理在多次外访中都着重介绍和推荐中国高铁技术,并促成了多项的合作意向。中国高铁已经成功在海外签订了多份高铁建设合同。虽然中间一些合同由于战争等原因未能有效执行,但已经成功的在国际市场中树立了中国高铁的品牌。

"一带一路"将推动高铁对外出口

中国高铁建设起始于1999年的秦沈客运专线,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3年,中国已经建成了高铁规模已经达到11000多公里,中国高铁的通车里程已经基本等于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而如果加上2014年和2015年的新建线路,中国高铁的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全球剩余国家的总和。

中国通过大规模的高铁建设,在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的同时,实现了铁路系统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大规模的高铁基础建设,中国已经拥有了成熟的高铁建设技术、高铁车辆的生产、研制能力,以及其他配套产品设计和建设能力。

"一带一路"将促进高铁的出口

随着"一带一路"成为国家的大战略,高铁必将成为"一带一路"中出口的核心产品。从国家战略看,"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布局,在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甚至国际战略布局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带一路"的投资将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从"一带一路"中参与国家来看,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他们普遍基础设施薄弱,在相关领域急需投资和建设。对于中国来说,如何摆脱传统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困境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提升产品档次,提升中国的高端装备出口规模,才能延续中国出口的竞争力,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动力。

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经济正面临传统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其中,钢铁、水泥等基础行业过剩最为严重。过剩产能已经成为威胁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高铁出口已经成为盘活国内过剩产能的重要布局。从2008年以来,通过加大高铁建设的投资,拉动了钢铁、水泥等需求,减轻了过剩产品"硬着陆"的风险。据统计,每一公里高铁需要消耗1.6万吨的水泥。通过向外输出高铁等基建项目,能够有效的加大需求,进一步减轻国内的产能压力,并提高产品的利润。

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生产水平比较来看,高铁是代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最佳选择,且其在新兴市场国家也存在巨大需求。高端装备制造出口是"一带一路"大战略重要一环,也是产业升级的需要,中国迫切需要明星产品来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因此,通过合并增强高铁装备国际竞争力上升到国家战略需要。对高铁装备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

政府对高铁出口高度支持

中国政府对于高铁出口给予强大的推动。在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前后,中国政府已经为高铁进行了广泛的推销,并成功签订多份高铁建设合同。虽然中间一些合同由于战争等原因未能有效执行,但已经成功的在国际市场中树立了中国高铁的品牌。随着国内高铁的大规模应用,中国高铁在安全性、稳定性方面已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中国高铁的优势明显

成本优势明显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高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时速350公里的项目为1.29亿元/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项目为0.87亿元/公里。而国际上,高铁建设的成本多为每公里3亿元以上。也就是说,中国高铁的建设成本约为国际水平的三分之一。对于中国高铁成本的控制,世界银行谈到,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经验,是中国的铁路使用大量的高架桥。这虽然比普通路基用料成本大为提高,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路基沉降的风险,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土地占用和移民安置费用,反而总体上节约了建设成本。

技术成熟

通过大规模的高铁建设,中国在高铁建设上已经积累的丰富的建设经验。这已经成为中国高铁对外出口的重要优势。此外,中国动车组的制造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够建造各种型号以及速度的动车组。

除了高铁整车方面的优势,基建公司在高铁建设上的技术优势更为明显。通过建设1万多公里的高铁网,已经形成了中国的高铁技术标准。此外,高铁产业链也已经成熟,中国基本能够提供全套的高铁装备。>>>超低佣金免费获取详细介绍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铁投资逻辑

"一带一路"下的高铁投资逻辑延续了高铁的基本逻辑。我们对高铁相关概念进行了分类,主要划分为三大类:高铁基建、高铁车辆、高铁信息化电气化。从历史数据来看,高铁建设中,负责总包和铁路建设的公司优先收益,成为整个高铁概念的优先收益大类。随着铁路建设的深入,高铁车辆的需求开始提升。而信息化和电气化相对于高铁基建和车辆来说,收益的程度相对较晚,市场关注度也相对较低。

 

高铁基建

高铁基建类公司是高铁建设中最先收益的类型,也是涵盖内容最多的类别。按照在整体工程的特性来看,主要包括四大分类:高铁建设、专用材料、基础材料和工程机械。从公司业绩和高铁建设的特征来看,高铁基建类子行业的投资顺序应该为高铁建设、专用材料、基础材料和工程机械。

 

首先是铁路的主要承包企业。这类型公司一般牵头进行高铁工程的投标,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建设,是高铁建设中收益最大的子板块之一。从已经获得海外订单来看,这类型企业成为高铁出口的总承包商。这类型的公司对资质要求极高,规模较大,也有明显的资金和技术储备要求,数量相对有限,以A股上市公司来看,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是良好的投资标的。

高铁建设相对普通铁路或者公路建设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建设标准和规格要求严格外,还需要大量的专用材料。这里的专用材料包括减震材料、紧固件、专用防水材料、高铁桥梁的支座、密封材料以及特殊的胶粘剂等。这类型的材料在A股公司中有着广泛的分布。例如,晋亿实业生产的高铁紧固件;时代新材生产的桥梁支座和减震材料;新筑股份生产的桥梁支座;回天新材和高盟新材生产的聚氨脂胶粘剂。

基础材料主要包括高铁建设中使用的钢材、水泥、混凝土等材料,也包括高铁无砟轨道使用的钢轨。高铁建设对基础材料的需求量极大,尤其是高铁基本采取全高架方式建设,更加大了对基础材料的需求。但是,基建钢材和水泥的生产企业众多,依然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我们相对看重的是高铁轨道的生产企业,如包钢股份、攀钢钒钛等公司。

高铁建设对于工程机械的需求也非常巨大。但从整体的总额来看,规模相对较低,这类型公司中大型工程机械企业最为收益,如徐工机械、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等公司。

高铁车辆

高铁车辆是高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高铁基建类出口仍然定位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或者基础产品价格优势,那么高铁车辆就是中国高端装备业的典型代表。高铁车辆从引进技术开始,逐步进行转化,到南北车分别推出CRH380A和CRH380B等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高铁车辆分类也是高铁投资的重要支柱。

 

高铁整车生产企业在高铁出口的过程中最为收益。从过去的数据看,平均每公里高铁,将配备0.7辆车组。目前,整车生产企业是两大集团: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即将合并为中国中车。未来的中国中车将是高铁动车组唯一的整车生产企业。除了与铁路建设企业联合投标高铁项目外,中国南北车也进行大量的车辆出口,其中包括高铁动车组以及轨道交通产品。

除了整车生产企业外,A股中还有大量的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在整数出口提升的背景下,也将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其中包括生产高铁车厢的北方创业,生产高铁车轴的晋西车轴,生产高铁车轮的太原重工和马钢股份,生产高铁连接器的永贵电器,以及生产高铁车门的康尼机电等企业。

高铁电气化信息化

由于高铁的特殊性,对于电气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大幅度提升,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投资机会。A股公司中,很多公司参与电气化建设,包括提供高铁箱式变电站的特锐德,提供轨道通风系统的金盾股份,提供高铁牵引变压器的卧龙电气等公司 。

 

高铁对于信息化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控制系统,也包括信号系统、监控系统等方方面面。A股上市公司,提供综合监控系统的世纪瑞尔,提供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辉煌科技,提供轨道交通智能电源系统的鼎汉技术,提供客票打印系统的新北洋等公司。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