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制造业升级 重在整合创新

发布时间:2015-03-13 10:54:11 经济日报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自2010年超过美国之后,我国一直保持着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目前我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已经超过20%。从深层看,随着要素结构变化,支撑经济增长的低成本红利正在快速消失。无论是国际经济和产业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外部压力,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都要求我国经济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基于有关统计数据的研究表明,自“十二五”规划执行以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产业结构已经趋于优化。有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正朝价值链上游发展,从以往的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效益的提升。一方面,传统产业出现了大量迈向高价值制造活动的投资,另一方面,先进科技产业也获得了更多的支持。报告预言,中国制造业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
  当然,需要看到的是,尽管进入2014《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的中国企业已经达到100家,但中国企业还依旧没有摆脱大而不强的局面。和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仍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过程,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在经过长期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也进入了亟待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阶段。新常态的经济环境倒逼企业转变粗放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全球制造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后进行新一轮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同样逼迫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我国制造业必须制定更加明智的发展战略,有效进行产品、产业结构、企业价值观和组织结构的治理整合,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产业竞争制高点上拓宽新的视野,在产业体系上完成从工业化初期的产业体系向中后期的产业体系转变,最终实现由低成本的要素优势向技术与品牌优势的转化,完成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质变。
  第一,完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转型升级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毫无疑问,该论断同样适用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把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经验与我国经济与体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结合型的产业升级模式会有效地推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无论是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调节,还是发展战略性产业,都应当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政府的调控与引导也的确不可或缺。对政府而言,应当运用适宜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协调推进,更好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第二,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孕育兴起,我国制造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事实证明,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走创新驱动的道路。要实现创新驱动,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选择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由市场主体分散决策。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主体作用。三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新生力军的作用。四是适应创新开放性、跨领域、多元化、网络化的特征,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企业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共享创新资源,在科技攻关、技术转让和培训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五是政府要扫除各种阻碍创新的制度性障碍,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鼓励创新、扶持创新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第三,把产业新趋势作为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我国制造业在经过长期发展之后,已经具备相当的产业基础与实力。随着引进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制造业应当改变之前的模仿与学习策略,着眼于高起点,把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作为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与目标选择。一是在生产手段上,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运用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缩短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时间消耗,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借助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平台,整合全球产业链、创新链的运转,更多采用异地设计、就地生产的协同化生产模式。二是在发展模式上,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提供传统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从传统的生产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推动工业设计理念的革新和传统技术的改造升级,以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小化。三是在组织方式上,以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作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四是在发展格局上,运用比较优势动态变化重塑制造业的全球布局。
  第四,有效发挥管理对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当前,助推转型升级需要建立管理提升的长效机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管理。一是转变管理方式,企业要由以往以实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价值为中心的管理转变,由被动性的管理向主动性的管理转变,由单纯对物的管理向对人和物管理的结合转变,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以人为本,有效运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持续开展对标。要合理选择对标标杆,科学制定改进目标,既要注重与标杆硬实力的对比,也要注重软实力的对标,既要注重具体数据的对比,还要注重指标背后的理念、方法、组织流程的对标,要敢于变革体制,善于消化吸收,真正做到博采众长。三是依托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作用,加快重点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