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智能供应链解读:可视度智能供应链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3-25 10:16:59 物流技术与应用

“智能供应链”是指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企业中和企业间构建的,以实现供应链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技术与管理综合集成系统。这个概念需要完整地认识,需要辩证地看待。
  树是什么?听起来是个很傻的问题,有谁不知道树是什么呢?对的,大家都知道!但北京人听到“树”这个词脑海中会想起杨树,上海人脑海中会出现梧桐树,而加拿大人想起的却会是枫树。
  同样的,供应链一词,不同行业的人(处于供应链中不同的节点)眼中见到的也必然不同。比如,身为生产制造商的企业、身为分销商的企业、身为线下为主的零售企业、身为线上为主的零售企业……他们见到的供应链都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供应链管理(SCM)一词由KeithOliver于1982发明,基本上是指企业以互相交换关于市场波动信息和生产能力信息,来参与其供应链。CSCMP(CouncilofSupplyChainManagementProfessionals)是这样定义供应链管理的:供应链管理包括了所有牵涉商品物料寻找与采购、转换和所有物流管理相关的活动。重要的是,它也包括了各个参与企业如供应商、中间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和客户等等之间的协同和协调。本质上,供应链管理结合了企业之间的供应管理与需求管理。供应链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商业功能整合,建基于关联企业之间的主要商业功能和商业进程,使之成为紧密结合和高效的商业模型。这包括了前面说到的物流管理活动和生产制造,它驱动了市场、营销、产品设计、财务和信息技术之间的进程与活动的协同。
  何为智能供应链?有如上面说树的情况一样,自动化物流设备行业从业者脑海浮现的画面可能是自动化高架立体库、自动分拣设备、电子标签拣选、输送线、AGV等物流设备;RFID行业从业者脑海浮现的可能是对应各种情况适用的各类型RFID标签及其在各种物流场景的使用、如何使用RFID实现物联网等等;环境信息收集行业从业者想到的可能是湿度收集、温度收集、气压收集等各种装置如何配合混合网络(HybridNetwork),以经济效益最高的方法在任何环境下不断地推送环境信息到监控系统网络(例如:一个满载三文鱼的冷冻货柜的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如能及时发现温度异常升高,就有可能避免大额的损失),不管是在WIFI环境下、3G/4G环境下、甚至是汪洋大海中(通过人造卫星);大数据行业从业者想到的是如何收集非结构性数据并提炼和产出结构性数据,为供应链决策提供可用的信息;还有很多很多……
  而在供应链应用软件行业工作超过20年的我,想到“智能供应链”这个词时,我脑海出现的是商品计划、需求预测、补货管理、采购管理(尤其是牵涉国际贸易和按单生产的采购)、分布式订单管理(尤其是多渠道和全渠道)、运输计划、订单履行、可视化等,是供应链应用软件系统如何使用各类信息收集装置提供的信息进行运算,形成供应链决策,如何再把决策推送到人和各类相关设备,执行决策!
  如果某一供应链中的每一家企业都能轻易得到所有的相关信息,那么此供应链中的每一家企业都将有能力参与优化整条供应链,而不局限于只能按照自己需要的去优化与自己相关的一小段。这会毫无疑问地形成计划得更好的生产制造和分销,进一步带来成本的节约和更有吸引力的产品,而这又接着带来了更好的销售业绩,最终让参与此供应链的各家企业有更出色的整体表现。
  我认为,智能供应链首先要展现在能及时做出优质的决策并及时执行决策,那就必须懂得思考,而思考就必须要依靠能帮助思考的信息,那就必须要懂得收集信息和过滤信息。如果单单在某一个节点上做出优质的决定还比较容易,然而供应链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异常都会影响其他环节。因此,及时收集、及时过滤并及时发布(到各个环节)信息的能力也当然地成为智能供应链的关键之一。如果要避免或降低已出现的异常对供应链带来的坏影响,智能供应链就必须要具备再思考决策并执行的能力,因此,快速响应能力也是智能供应链必须具备的特性。
  至此,可以明显看到智能供应链的关键组成部分就是可视度(Visibility)!因此,打造智能供应链的关键就是提高可视度。Gartner曾指出供应链执行中最关键的6项能力指标,其中4项都是基于供应链可视度为决策支持的;AMR在200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可视化是供应链中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瑞典的一份学术报告指出,有14家完成了可视度提升的企业成功实现了大约3%的资产收益率(ROA)的提升。
  智能供应链如何实现
  要研究如何透过持续改善可视化来实现智能供应链,我们首先需要测量可视度。问题是,如何测量“可视度”呢?笔者数年前有幸向一位醉心于研究整体供应链效益的专家请教过这个课题,得出下列供应链可视度模型。
  可视度不是一项技术,也不是目标,更不是战略。可视度是一个流程,是一系列转换输入为输出的任务。
  一直以来,行业中都认同可视度的重要性,也看到它对整体供应链效益带来的影响,但并没有对可视度的测量给过定义。如上面提到的,可视度是一个流程,输入这个流程的有物品流、资金流、信息流3个方面,而输出的就是整体供应链效益。
  物品流(MaterialFlow):包含任何物理物件、产品;
  资金流(CapitalFlow):包括对某某承诺、向某某请求、以及供应链中成员之间的实际交换;
  信息流(InformationFlow):包含预测、产品设计、物料清单、物理地址、联系资料、容量情况、需求情况等等。信息流可以是独立的,不一定会跟物品流或者资金流有直接关系。
  可视度流程牵涉到四个环节,顺序为:
  数据捕捉→在我们的供应链体系中,是否能及时捕捉到所有相关的信息?我们可以称之为“敏感度”。
  数据传播→在我们的供应链体系中,是否能把捕捉到的相关信息快速分享给体系中每一家参与其中的企业?我们可以称之为“可达度”。
  数据提炼→在我们的供应链体系中,是否能从捕捉到的大量信息中快速提炼出高价值的数据并建立起数据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聪颖度”。
  决策干预→在我们的供应链体系中,是否能使用提炼出来的高价值数据,有效并及时地修改体系中原有的(但因为假设条件的变化和发现的异常,已经过时的)计划和决策?我们可以称之为“执行度”。
  我还可以进一步细化:
  1.敏感度包括:
  完整度→能否捕捉到所有相关信息
  多余度→能否自动剔除无关的信息
  精确度→捕捉到的相关信息是否精确
  详细度→捕捉到的相关信息是否足够详细
  及时度→能否及时捕捉到所有相关信息
  2.可达度包括:
  易用度→相关信息是否容易被读取(差:如果分布在不同供应链体系中不同的角落)
  (信息)通用度→相关信息是否体系内各个系统都能明白
  (信息)寿命→相关信息的生命周期是否足够长
  3.聪颖度包括:
  易用度→相关信息被提炼后是否容易被应用(提炼的完美度)
  精确度→相关信息被提炼后是否精确
  自动度→相关信息是否会被自动提炼
  实用度→相关信息被提炼后是否有价值
  4.执行度包括:
  自动程度→是否能自动干预决策
  过程的一体化程度→各个关联决策的干预是否能被一体化的执行
  决策过程和决策干预的用户满意度→用户对自动干预的满意度
  整体而言,供应链可视度流程是智能供应链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持续测量并持续改善上述供应链可视度流程中的指标,持续提高供应链的可视度,才能持续提高供应链智能化的程度。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