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一带一路”,物流先行

发布时间:2015-05-07 11:33:21 中国储运

“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家与世界沟通的一个战略性的决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的发展任务,就我国来讲,虽然有几十年的经济建设基础,并且历经了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但仍然仅仅是一个开端。习主席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了五通的要求:“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涉及到政治、文化、经济诸多方面,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真是历史的重任。作为一个物流人当然特别关注物流应当做的事情。实际上,五通中都有涉及物流的地方,物流应当说是其中的重头之一,尤其是五通中的第二、三两项——“道路连通”和“贸易联通”,这和物流直接相关。前一个“道路连通”是直接对物流系统主体的要求,是对物流平台这个基础提出的要求;后一个“贸易联通”则是需要物流的基础性的、全面的、强有力的支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处的我国西部区域,千百年古代的文明发展就重视与物流相关的建设,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多年来建设和发展,我们已经有了相当的物流基础,但是离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要求还相差甚远,尤其是距离“现代化”的要求还是非常不够的。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而且这种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必须先行。我国古代就已经关注这项发展,对我有一些启发,从物流基础条件角度我谈一些认识。

古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处的我国西部地区曾经有过领先于世界文明的辉煌,曾出现了周、秦、汉、唐连续上千年的繁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物流的作用,古代不发达生产力在沿海的东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在大海和东部地区的水乡泽国的条件和环境中,很难创造出支撑经济发展的通畅的、大规模的“物流”条件。但是,那个时候的生产力水平却能创造出在陆地上驰骋各种驮运工具及车辆的物流方式。也就是说,和现在不同,那个时候西部地区具有和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物流条件,支持了千百年古代文明的发展,对此简述如下:

西周时期。我国广大地区已经建成了“路、道、途、畛、径”等五种物流运行所依托的道路,拿现代人的说法,可以说这是分层次的、不同水平的道路网络体系所构筑的物流平台。这种不同水平的道路,最高标准可以通行三辆马车,最低标准也能够保证牛、马的驮运方式通行。再往前追述,我们已经很难找到能够归纳成系统的、完整的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但是,既使在今天,再低水平的道路网络体系的形成也不会是一日之功吧!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这方面的实践在周朝之前早已有之。

秦朝时期。作为物流基础的道路条件实际上有了“质”的飞跃,道路不仅进一步扩展,而且能够支持当时条件下的“快速”,那就是那个时候就形成的遍布“天下”的、可供“畅行”的“驰道”。

唐朝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商贸主要对象的贩运、物流网络——“丝绸之路”,就是在那个期间开始逐渐形成的。到了盛唐时期。以西部为中心的物流基础网络条件,已经不仅仅是“道路”,而且还有称之为“驿站”的物流“结点”也大量出现。后人对这种格局的形容是“行有车马,止有驿馆”。这实际上已经是完善的由线路和结点所构筑的早期的物流网络系统。我们有一些数据可以从当时的数量和规模上来证实这种系统在当时的水平:那时仅作为网络结点的驿站,全国便有官驿1639所,驿站人员在5万人以上,要知道那是在一千多年以前,既使在今天,这也是不小的规模了!

商周时期的有代表性的“陇坂道”,秦汉时期遍布天下的“驰道”,唐朝时期的“丝绸之路”便是当时物流先行作用的写照。

近代经济重心向东部转移,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先行官”物流的带动和支持,是产业革命之后的近代、现代生产力有效地构筑了海上物流大通道,从而使沿海及东部地区物流条件大大超越了西部地区。

历史启示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和有效的物流联系在一起的,那是基础和先行,没有良好的物流条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当然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必须先行。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