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内忧外患,钢企应该怎么活?

发布时间:2015-11-17 11:17:43 第一物流网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用这句话来形容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和身处其中的钢铁侠们的处境再贴切不过。原本内需不振,中国钢铁行业还能靠着出口的高歌猛进勉强支撑。而今,出口形势同样遭遇“逆风”,曾经的出口大潮随时可能落幕,对于寒冬中的钢企而言,这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内忧外患,钢企应该怎么活?

如果说之前所谓的生存危机还只是牧羊人口中的“狼来了”,而现在对于钢企而言,却是真的到了该认真考虑该怎么在这场惨烈的洗牌中活下的时候了。

内需大门“半掩”钢价跌跌不休

虽然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2015年才过去。但是对于年初才进入钢铁圈子的张涛而言,心里却迫切地希望这一年早点结束,来年能够“转运”。

“干了快一年了,对市场也算有了点了解,可是这一年下来,光看见钢价往下落了,就没看见几回涨的。”张涛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对自己这半年多经历这样总结着,“听公司里老员工说,以前买卖红火的时候,不用出去跑业务,要求订单发货的电话都不断。可是现在单位这几部电话,一天也响不起来几回。就是有也就是询价的,甚至有时候还是让你交电费的。”

据张涛介绍,为了能多拉业务,他之前曾跑遍了唐山市区及周边的工地,希望能多做点业绩出来。可是最后的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

“我们公司主要是做螺纹的,工地是最大的客户群体。可是我在唐山的工地转了一圈,不是在停工的就少半停工,即使是有采购需求的,也是要我们先‘垫资’,等工程结束后在结清欠款。”对于自己跑市场的经历,张涛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可是,‘垫资’风险太大,加上唐山不少房地产项目都成了烂尾项目,所以老板根本不同意做‘垫资’,因此一年下来我也没做成几单业务。”

在张涛看来,没需求是他对今年钢市的最大感受。而内需的不振也的的确确是今年国内钢材市场表现疲软的重要原因。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中国钢铁行业PMI指数来为42.2%,较9月回落1.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该指数两连降,并连续18个月保持在50%的荣枯线以下,钢铁行业景气度低迷程度可见一斑。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在9月三连升至五个月的高点之后,10月再度转头向下,较9月下跌2.8个百分点至37.9%。该指数的变化情况显示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游用钢行业表现普遍不佳,市场订货积极性明显降低,钢厂订单压力加大。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房地产、造船、汽车等主要用钢行业终端消费增速一再下降,拖累钢材消费增速表现疲弱。1~9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6%。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6%,相比前8个月回落0.9个百分点。1~9月,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81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65.4%,降幅较1~6月减少6.4个百分点。截至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332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9%。

内需迟迟无法释放,钢价自然难获反弹支撑,只能在低位震荡徘徊。

海外“双反”提速出口遭遇逆风

在对张涛进行采访的时候,记者发现,对于自己英语水平不佳,张涛显得十分懊恼。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自己的英语水平过硬,去做外贸境况会比现在好的多。“和我同时入行的一个同学去了唐山一家钢贸企业的外贸部门,现在工资比我多好多。只是大学的时候贪玩,英语六级没过,所以想去做外贸条件不够。”张涛有些沮丧地说。

的确,在国内市场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时候,中国的钢材出口确实曾经风光一时。年底突破一亿吨大关指日可待。但是,长期的高速增长之后,现在中国钢材出口同样遭遇挑战,后期的日子并不乐观。

日前,我国商务部最新预警提示称,美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镀锌板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简称“双反”)合并调查做出补贴初裁。应诉企业的补贴税率为26.26%,未应诉企业适用235.66%的惩罚性税率。

而这已经不是今年以来针对中国钢企的第一起“双反”。早在之前,欧盟就对原产于中国的取向电工钢反倾销案作出终裁,将在产品价格低于一定限度时设置最低限价措施,征收21.5%~36.6%的反倾销税。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至今,国外发起的针对我国或包括我国在内的钢材贸易救济调查超过50起,产品包括镀锌板、热冷轧卷、不锈钢板、彩涂板、螺纹钢、盘条、无缝管等各个种类,发起国包括欧盟、东南亚、南亚、南美、北美等各个地区。仅2015年至今,调查期涉及的钢材出口总量已经超过650万吨,金额超40亿美元。

受此影响,中国钢材出去也开始出现回落。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出口钢材902.5万吨,环比9月减少约20%,1~10月钢材出口量同比下降6.6%,较前9个月27.2%的同比增速明显放缓。另一方面,中国外贸出口10月增长下降18.8%,为连续第12个月下滑。

由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国外针对中国钢材出口的贸易摩擦将有增无减。

对于钢企而言,后期“走出去”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或许,随着海外多国或提高进口门槛,或施加重税,中国钢材出口的汹涌浪潮将就此落幕。

内忧外患钢企如何活下去?

内需不振,出口步伐一旦放缓,对于钢企而言,压力可想而知。为了生存,对于钢企而言,必须要提早适应这种需求端的新变化。

首先,无论是钢企还是钢贸商,必须从传统的钢材生产商、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型。在当前钢铁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资源为王”已经成为过去式,对于厂商而言,谁手上掌握的售货渠道多谁就占有优势。

因此,如何抓住终端客户的心,成为制胜的关键。而这就需要为终端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为终端客户设想周到。为他们个性化定制采购计划,降低其采购成本,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客户的心,在寒冬中不愁生意做。

其次,当前钢市的“寒冬”是全行业性的寒冬,因此对于钢企而言,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学会抱团取暖,共同应对危机。这就需要企业之间通过加强钢铁行业内部、上下游产业链及宏观经济的信息发布和交流沟通,努力稳定国内市场,开展行业运行监测分析,进而规避市场中的潜藏风险。

再次,拥抱电商,变革钢铁产业链势在必行。当前钢铁行业的整合推进极为缓慢,除地理区位难以协调外,企业性质的不同以及规模、盈利水平的差异也使得企业间的整合难以落地。而借助电商平台,将线下无法完成的工作,移到线上来解决,或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举例来说,当前国内钢铁企业因地理区位的不同,其原料运输成本相差较大,一些内陆企业在生产出成材后,在相同的市场上竞争就会劣势尽显。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提前实现线上的“产业集群”,以此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只有夕阳的行业,没有夕阳的企业。相信在经历一番变革创新之后,中国钢铁行业必然会涅槃重生。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