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需先解决“人事”问题

发布时间:2016-03-11 11:19:30 第一物流网

在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当中,供给侧改革的热度依然是“高烧不退”。特别是对于钢铁行业而言,由于产能过剩的原因已经成为了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未来一段时间内,以压减产能为代表的攻坚战役很可能会再度在钢铁行业上演。

之所以这样说,并非空穴来风。

作为钢铁大省河北省的全国两会代表,陈国鹰日前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未来本省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压缩1000万吨生铁产能和800万吨粗钢产能。这表明,作为钢铁大省,未来河北省在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方面的力度将会是有增无减。而这也很可能成为未来中国钢铁行业的一个趋势。在需求端无法形成有力支撑的情况,发力供给侧,以期望达到供需端的结构平衡,进而带领钢铁行业走出困境。

理论上讲,供给侧改革确实可以带动钢铁行业走出现有困境。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并非这样简单。原因很简单,无论改革还是革命,其本质还是要“革了一部分人的命”。对于钢铁行业而言,供给侧改革在压缩产能以达到供需平衡的这个过程中,其实也等于打开了另一个潘多拉魔盒,将其他的一些矛盾暴露出来。

而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无疑是人员的安置问题。

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个钢铁生产企业相关从业人员千八百人是常有的事情。而一旦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势必有一部分的钢铁生产企业面临着关停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一部分人的饭碗就此砸了。如何妥善安置这部分成为供给侧改革成败的关键。

之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大约共涉及到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煤炭系统是130万人,钢铁系统是50万人。虽然相对于煤炭行业而言,钢铁行业要分流安置的职工并不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压力。

因为,时至今日,钢铁行业依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退出机制。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出资1000亿为煤钢企业化解产能过剩托底,但是实际上钱到用时方恨少,这些钱依然是杯水车薪。

尽管,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候表示化解产能过剩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但是实际上一切并不会这样乐观。据笔者调研了解,虽然国有钢铁企业处于社会责任的考虑,并不会出现裁员的现象,但是却依然有人员分流和转岗的压力。而民营钢企则不同,经营不善,倒闭之后,原有的员工更多是就地遣散。即使拿到部分补助资金,也是需要钢企重开的时候必须立刻回到产线的,更多的员工需要自谋出路。

而恰恰这部分很可能成为钢铁行业人员分流的主力部队。如何妥善安置这部分人将成为考验国家和地方政府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远远不是化解产能过剩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笔者才强调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必须先从解决“人事”问题开始。要实现这一点,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做好详细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于供给侧改革波及的分流人员有个详细的摸底调查。究竟是50万人还是更多要做到心里有数。毕竟作为改革攻坚战,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不能打一场无准备的仗。特别是对特定区域的供给侧改革波及人员以及可能造成的连锁反应有详细的调研了解。以免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遇到不必要的阻力。

其次,要完善退出机制。政府要对主动退出的僵尸企业和产能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妥善安置由此带来的失业的相关员工。对于主动完成供给侧改革和化解产能过剩任务的钢铁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

再次,对于分流的人员进行动态的监控,以方便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能随时给予帮助。避免因为失业而造成社会的稳定。

总而言之,对于钢铁行业而言,供给侧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给了钢铁行业一次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涅槃重生的机会。同时也因为牵扯到各种复杂矛盾,而在推进的过程中阻力重重。而这其中,只有解决了“人”的问题,整个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