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今年双11为什么不爆仓了

发布时间:2017-11-22 09:49:24 丁道师

双11已经落下帷幕好几天了,今年各大平台创造纪录的产生了超过10亿个订单,物流产业似乎面临终极大考。不过面对短期内如此爆炸性的包裹增长,我们预期中的“双11大促快递爆仓”并没有发生,甚至很多人感受到和淡季一样的收货速度。

过去几年,双11每次大促过后,各大快递爆仓、包裹横流到大街的新闻和图片见诸报端,爆仓和送货慢等问题是双11最大的顽疾所在,甚至有专家把此总结为“双11后遗症”。
 
那么,今年双11为什么不爆仓了 ?
 
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升级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与此同时,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换句话说,过去的1年(其实最近几年每年都是如此),中国做到了消耗较少的物流成本,换来了更高层次的物流效率提升,单位物流成本的不断降低成为新常态。
 
这背后的支撑其实就是中国整个国家基础设施服务的建设成就,最近1年来时间火爆的《辉煌中国》和《超级工程Ⅱ》,详细的阐述了这个答案,通过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等超级工程的建设,大大的提升了交通、物流等综合效率,这些设施的建设是物流不再爆仓的根本保障。
 
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等一个个超级工程,450万公里公路、12万公里铁路、2.2万公里高铁、3000多条民航航线等数据,都是最直观的表现,这其中很多建设成绩都来自最近几年。这些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加速推进,从基础层面保障了物流产业的顺滑,减少爆仓可能性。

第二:互联网+物流 智慧引领
 
除了“硬件”层面的基建以外,“软件”层面的智慧物流建设也是快递不爆仓的主要因素,这几年阿里菜鸟网络、京东物流、苏宁物流、货车帮等企业,都在通过信息化平台和智能仓储、分拣中心的构建,极大的提升了物流的周转、运输效率,以前需要10个人甚至100个人干的工作,现在三五个人甚至无人就可以完成,效率大大提升。
 
我之前文章提到过的货车帮这种平台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物流行业“车找货、货找车”的历史难题。这种企业,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创新物流资源配置方式,扩大资源配置范围,实现货运供需信息实时共享和智能匹配,减少迂回、空驶运输和物流资源闲置。在为行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其自身平台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还有我不久前参观的亚洲一号,这是京东自建的亚洲范围内建筑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智能物流项目之一,通过在商品的立体化存储、拣选、包装、输送、分拣等环节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来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
 
另外我在《第四方平台》课题中重点分析的菜鸟网络,虽然它没有一辆快递车、一个快递员,但它通过第四方信息平台的统筹,协同了像四通一达这样的无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极大的在信息层面提升了效率和服务水平。可以说菜鸟和四通一达的合作,在终端的最后一公里大大降低了快递小哥的压力,达到相对均衡的配送安排。
 
第三:政策鼓励 多种物流模式推进
 
几年前,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指出:加大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着力降低物流成本。落实和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依法供应物流用地,积极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者提供物流服务,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租赁的,应按规定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认真落实物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特别提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互联网+”仓储交易等新业态、新模式。
 
物流提升对GDP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毕竟我国每年超过10万亿的花费在物流层面,甚至比医疗、教育、国防等行业都多),所以除了国家层面,中国各省市几乎都有地方性的对物流产业扶持的政策和法规,动辄给以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现金、税收、土地的优惠奖励。
 
比如之前太仓市人民政府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快港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文件精神,一次性奖励美锦公司(曾经码头物流代表企业)335万元。再比如北京大兴&通州在下达一系列政策支持后,吸引了包括京东、苏宁等在内的创新企业,探索智慧物流运营新模式。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