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凝心聚力高质量推进内河航运发展 ——《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浅析之一

发布时间:2020-07-06 14:34:45 中国交通新闻网

编者按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简称《纲要》),为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引领今后30年内河航运发展提出了战略指引,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作为《纲要》的支撑研究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水运科学研究院、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长江航运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网邀请相关专家结合编制工作有关体会,重点谈一谈对内河航运发展阶段和《纲要》的总体考虑。敬请关注。

夯实基础

准确认识内河航运发展历史新起点

我国内河航运发展源远流长,为促进经济发展、增进文化交流和推动社会进步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为充分发挥内河航运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重点推进了以长江、珠江、淮河等水系为主体的内河航运建设与发展。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后,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预计“十三五”期中央投资和全社会投资将分别达到650亿元、3000亿元,约是“十五”期的9.5倍。到“十三五”末,内河航运总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部分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初步形成以国家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为主体的总体框架,设施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7万公里,位居世界内河第一位,其中规划的1.9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已有约1.6万公里达到规划标准,初步构成了沟通我国东中西的江海联通、干支衔接、局部成网的内河运输通道。内河主要港口依托高等级航道布局,初步形成承担集装箱、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运输的综合交通枢纽。

二是运输规模世界领先、运输效率效益持续提升。我国内河运输船舶数量已达12.43万艘,净载重量1.29亿吨,内河船舶年货运量37.4亿吨,长江干线年货运量近29亿吨,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主要港口建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港区,并加快拓展多式联运、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功能。内河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039吨,是2010年的近两倍,受益于船舶大型化,年节约社会综合物流成本约500亿元。

三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持续提升。2019年,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占同期全国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比重分别为8.3%和8.2%,较2010年分别提高2.5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铁水联运、江海直达等先进的运输组织快速发展,江海运输量达到17亿吨、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20.2万标箱。内河航运承担了东中西跨区域大宗物资运输,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珠江—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通道等大通道的骨干。

四是安全应急和支持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初步建成了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有效救助的水上安全监管与应急救助体系,水上人命搜救、溢油应急处置等能力显著提升,总体实现内河重要航段监管救助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45分钟,水上搜救成功率年均不低于96%。

五是重点领域绿色发展取得突破。化学品洗舱站、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码头、港口岸电设施建设等积极推进,标准规范逐步完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运输船舶试点示范及推广应用稳步实施。内河运输船舶年减少能耗约55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00万吨。

总体来看,近年来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同,发展成效十分显著,在设施供给、运输服务、绿色安全等方面已呈现出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衔接融合、创新驱动转变的良好势头,内河航运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内河航运还存在航道畅通水平不高、港口枢纽作用不强、运输服务效率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优势和潜力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仍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短板。

在交通强国建设总体框架下,为进一步增强内河航运在服务国家战略实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内河航运将以提升设施有效供给能力、注重全要素协同发展、与其他方式强化衔接、提升运输效率效益等为着力点,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转向“补齐短板、要素协同、衔接融合、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提高站位

全面编绘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蓝图

《纲要》是面向2050年的内河航运发展纲领性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坚持提高站位,主要体现两大特点。

一是体现战略性,全面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上位规划要求。《纲要》根据内河行业特点,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关于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科技创新、安全保障、绿色发展、人才队伍、治理体系的要求,所有涉及内河航运的内容均可在《纲要》中找到落实意见,如发展旅游航道、推进基于船岸协同的内河航运安全管控与应急搜救技术研发等。此外,在编制中积极对接正在编制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以及已印发的《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

二是体现全面性和务实性,站在综合交通运输全局和内河航运发展全要素的角度制定目标和任务。内河航运是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主线,兼顾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以及长江、珠江不同水系发展情况,统筹考虑航道、港口、船舶、运输、支持保障、航运文化和治理体系等要素,按照“定量有依据”“定性拿得准”的原则,提出了相关目标,制定了8条发展任务。为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引导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提出2035年内河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比重达到9%,符合近年来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我国大政方针要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发展(现状仅占比约1%)和内河港口铁水联运发展(现状约20万标箱),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存在不同认识,当前难以准确提出定量化的目标,因此仅提出了定性的发展目标。

创新理念

系统谋划内河航运发展新格局新方向

面向今后30年,《纲要》全面审视内河航运发展趋势、发展条件,针对高等级航道、旅游航道、国际国境河流航道、港口资源整合、船舶发展、多式联运、港航企业转型、农村水上客运、绿色航运、智慧航运、安全监管救助、科技创新、建管养护等热点问题均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特别是针对重大通道作出了长远谋划,对航运文化新业态提出了新见解。

一是谋划“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新格局。2007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提出,建设“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的高等级航道布局,其中“一纵”为京杭运河(黄河以南至杭州)。目前,该航道已基本建成三级及以上标准,年货运量超过6亿吨,在我国南北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的要求相比,我国内河水运的纵向通道总体偏少。结合我国大江大河基础条件和水运发展实际,《纲要》首次提出建设新大运河,即北起北京、南抵广州、钦州,通过京杭运河、湘桂运河、赣粤运河、平陆运河等重大工程,打通南北向连接京津冀、雄安新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跨区域的水运大通道。虽然目前尚存在水资源、线路、跨区域协调等问题,但《纲要》时间跨度长,建设新大运河主要是基于战略引领,从引导行业发展、完善设施网络布局、充分发挥内河水运比较优势方面考虑提出。当前,部分控制性节点或通道工程已有一定研究深度,其他通道工程也在根据用水、用地、环评等要素情况积极推进研究和前期工作。

二是首次专篇提出航运文化的发展方向。我国内河航运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中大运河文化带传承利用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航运文化在行业内外的关注度不高。《纲要》尝试从打造新时代航运文化载体、建立健全航运文化服务和产品体系、巩固和发展行业精神文明成果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内河航运的文化发展、传承方向和任务,旨在通过长远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具有一定的开拓探索意义。

总体上,《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基础上,以交通强国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体现了行业发展特点,是新时期高质量推进内河航运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