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解决农产品滞销“互联网+”提供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5-07-24 10:27:34 第一财经网

农产品丰收却遭受“滞销”厄运,这是令农民和政府都极为头痛的事情。

那么滞销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7月22日,在农产品电商一亩田举办的“滞销背后的农业困境”研讨会上,一亩田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说,原因有五种。

一是生产过剩。即农民基于经验,或模仿跟随,在缺乏市场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种植。这导致农业的生产量跟市场需求量匹配度不高。今年3月25日,“玉米之乡”海南省东方市出现大面积甜玉米滞销,就是典型案例。

高海燕说,种植有20万亩甜玉米的东方市,在过去几年销售很好。正是看到这一形势,种植面积扩大到30万亩。供过于求直接导致销售价格跌破种植的成本价。

在美国是不会出现盲目生产的,原因在于生产的高度组织化以及专业判断。“经常开玩笑说,美国的农业生产是‘计划经济’,就是根据市场的消费来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当然,这个计划不是政府做出来的,而是基于市场高度组织化后做出的判断。”他说。

二是业务不对称。在原来的生产规模情况下,面对的是传统的客户规模和市场半径,但是一旦生产过剩,这种市场半径和规模并不能随之扩大。如何解决呢?那就是扩大市场半径,扩充市场渠道,进行跨区域交易。

今年2月初,河南新野大葱价格低迷,出现规模巨大的滞销事件。高海燕说,当时,一亩田尝试打通河南新野和四川成都的大葱贸易线。两个月时间,先后促成16次跨省交易,解决河南新野卖出373吨滞销大葱。

三是结构性过剩。这种情况很明显的表现就是,一方面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市场没有得到满足。主要在于,消费需求出现品质化、差别化,但是现在农业生产还没有完全满足这种需求,导致传统产品总量过剩。

高海燕说,不解决结构性问题,就会出现同质化产品过剩。

四是竞争性过剩。因为价差存在,尤其是现在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外,导致本国的农产品出现过剩。高海燕举例说,中国的榨油企业买国外的原材料油菜籽价格是3600元每吨,国内的收储价格是5100元每吨。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如果选择高价原料,说明企业完全没有市场意识。

“因为价差存在所导致的过剩,才说明市场机制发生了作用。”他说。

五是事件性滞销。作为整个市场体系中脆弱的产品,农产品“连坐效应”非常明显。有时候是“品类性连坐”,有时候是“地区性连坐”。前者指一地某个产品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全国的该类产品就出现滞销;后者指一地的某类农产品出现安全事故,那么该地的所有农产品都出现滞销。

今年5月,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场上的草莓农药残留超标,其中检出的农药品种“乙草胺”被质疑超过欧盟标准6倍。受此事件影响,迅速导致多个草莓主产区草莓滞销,价格大幅下降。这就是所谓的“品类性连坐”。

如何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呢?随着电商的崛起,“互联网+”提供了新思路。

高海燕称,今年1月~7月,一亩田解决滞销60余起。但是,一亩田不可能变成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救火队。应急救火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通过电商搭建平台这种机制可以解决农产品滞销这一难题。

正是因为看到农业电商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政企都在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特别提到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5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强调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且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