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推进安徽省临港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5-07-29 09:21:43 中安在线

借建设长江经济带东风,推进我省临港经济发展,重点要把握好“四个环节”,即:抓住历史机遇,立足后发优势,发挥先发效应;明确港口战略地位,拉长临港产业链;实现物流业与临港经济发展互相促进;实施港城联动战略,推动港城一体化。

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港口做为连接国内外货运商贸、物流仓储以及信息服务等的重要载体,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节点,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对此,我省应抓住历史机遇,推进临港经济发展,实现以港兴省。

立足后发优势,发挥先发效应

我省拥有丰富的长江深水岸线,在长江经济带中承东启西、纵贯南北、通江达海,处在沿海向中西部梯次推进的重要枢纽位置。目前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全球以及国内的航运和港口业也在缓慢复苏。此时正是我省港口建设发挥起步晚、规划超前的后发优势,以达到先发效应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在更高起点上谋求进行“智慧型”港口的规划和建设。抓紧制定“以港兴省”战略总体规划、与港口开发建设相关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临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的制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并附之以科学有效的配套措施。此外,资金问题往往是港口开发建设的最大制约瓶颈,要通过多渠道融资解决。要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广泛寻求合作对象,实现错位发展、合作共赢。不仅要加强与外省其它港口的合作,还要加强与铁路之间的“港铁联盟”、与航运之间的“港航联盟”、与内陆城市“无水港区”之间的“港区联盟”,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广域物流供应链的战略联盟。

明确港口战略地位,拉长临港产业链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港口已不仅仅是运输枢纽,更是全球化大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载体和前沿阵地。因此,必须确立临港经济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新引擎作用。要扭转把港口仅仅视为基础设施和运输行业的传统认识,应将其作为一个集运输、加工、贸易、物流、服务、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来建设。要以实现港口长期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即利用港口发展区域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而不能单一追求港口吞吐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如洛杉矶港是美国西海岸重要的贸易港口,临港产业创造出产值268亿美元,洛杉矶市约70%的收益和港口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临港产业还创造了几十万就业机会(每11个职位中有1个与港口业务有关),有力地拉动了洛杉矶城市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港口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带动周边发展,使城市依托港口建设而发展,从而实现双赢。

实现物流业与临港经济发展互相促进

将临港工业和水陆运物流业在港口前沿对接,实现三种流水线的结合统一,是当今航运和物流发展的新趋势。为适应这种趋势和提高港口竞争力,各个港口城市普遍重视基于生产供应链的物流在港口及临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省选择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五大货物集结点建立物流中心,最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但也要要继续加快港口码头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和港口现代物流的载体建设,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通信及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以引导、协调、规范、扶持为主的物流政策平台,通过设立出口加工区,拓展港口业务。通过发展港口物流,促使我省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国内外知名物流物联网企业对接,主动融入国际国内物流体系,以物流发展促进港口航运信息、金融、法律、理赔等高端服务功能的提升,使港航服务领域和内涵得到集聚和提升。

实施港城联动战略,推动港城一体化

港口是信息、资金、技术、物流的大型集散地,港口为临港产业区产业集聚与发展提供重要平台,又为我省临港城市发展提供巨大的需求市场和物资交流空间。临港城市则是港口和港区发展的现代服务基地和产业延伸场所。实施港城联动战略,推动港城一体化,将港口、港区和港城建设结合起来,是加快临港经济集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我省现状看,当务之急是科学谋划建设港口与主城区及周边区域集疏运系统。应遵循高效率、低成本、少污染的发展宗旨,采取多式联运方式,尽可能合理配置公、铁、水三种主要集疏运方式,确定一个科学可行的分阶段实施目标。建立完善的港口电子商务模式和信息服务体系,优化口岸管理流程和港口业务运作流程,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提升港口管理与服务水平,打造“智慧型”港口的竞争优势。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