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物流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1-17 11:38:59 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关注中物联
中国钢铁物流行业发展问题
(一)钢铁产业的主营业务的下降
钢铁产业的主营业务的量价双降是钢铁物流亏损的重要因素。业务量方面,不少业务单元都存在业务减少甚至取消的情况,例如吴淞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使得特钢区域大电炉关闭及部分业务取消,导致业务收入大幅减少,造成大批式员工失去岗位;又如不锈钢业务因高炉大修、减少废钢加工,对于业务收入也存在很大影响等。在价格方面:如股份资材备件采购部因降本增效而降低物流费用,不锈钢区域铁路运输业务单价较2008年下降25%。
(二)钢铁物流业务内部整合不充分
物流业务来源高度依赖钢铁主业,业务模式简单,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业务不多。其中80%业务收入来自钢铁主业,相当部分业务其实是生产协力业务,负责现场作业,其收益来自作业外包套利,然而钢铁物流业务内部整合不充分,上海地区内部仓储资源使用不充分,同时销售物流系统大量使用社会仓储资源;物流信息能力系统未充分利用。没有体现系统化、一体化、协同化。同一企业内的三大块物流业务缺乏系统的内部整合,仍旧处于分散经营,业务单元设置过多,其导致的结果即难以产生协同效应,同时导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钢铁物流尝试与市场接轨,将不少仓库、堆场转租他方经营,引入各种业务类型,包含冷链、集装箱等,然后自营能力的不足和物流管理经验的匮乏使得从短期看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营效益,但已经从事物流业务仅仅涉及运输,处在产业链的低端,难以与民营企业竞争,长期来看物流核心能力与核心业务的培育形成十分不利。
(三)固有机制对经营改善存在障碍
资源与资产属性、分布及状态对经营拓展存在制约。钢铁物流所使用的资源与资产虽然规模庞大,但绝大部分权属归钢铁主业,大部分分布于厂区,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如原料码头、铁路运输、装卸、室外堆场等作业环境较差,部分作业区粉尘污染较重,基层管理人员办公环境较差,办公环境破旧不堪,如同20世纪70、80年代,缺少现代钢铁企业的气象。由于钢铁主业会有影响正常生产的顾虑,就导致钢铁物流很难利用厂区的资源拓展社会业务或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对场地进行改造建设以及对落后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四)其他问题分析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钢铁物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在我国,钢铁物流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发展极不平衡,企业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极为普遍。钢铁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均不适应现代化物流的要求。从整体上看,该物流还不能适应钢铁生产和钢材贸易发展的需要,总体上物流企业在规模、效益、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物流系统缺乏整体的规划,供应链的流程不是十分顺畅。由于我国供应联的思想发展较晚,企业缺乏供应链整体的意识。在运营过程中,各企业更加注重的是短期利益和非单方面的利益,只以合同关系为合作基础。流程协作的规则不够明确,如绩效考核的方法与目标、怎样在应供应链上进行沟通、管理工作应如何协调、所获利益如何分配、争端怎样解决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且在一条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思考方式和相互信任的文化氛围。
第二,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不高,物流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目前不少从事钢铁物流的企业,大多仍处于较低层次的运作阶段,如订单管理还处于电话联系和手工操作阶段。而现代供应链模式下的物流信息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个企业,而更多的是需要在相关企业间进行快速地交换。但现在绝大多数钢铁物流主要依靠纸张来进行信息传递,显然这是无法实现钢铁的现代化物流。钢铁物流绝大多数是跨地区、跨行业运作的,现代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某个企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相关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物流操作装载器具标准不一致,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推行,这一点也严重影响了我国钢铁物流的整体效率。
第三,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短缺。钢铁系统的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是物流人才,这也是物流企业成长的最大保障。我国的物流技术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造成了其需求的人才结构也发生了扭曲。因此我们钢铁物流管理和人才培养都还相当滞后,没有形成适应世界物流发展现状的物流理论以及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优秀物流人才培养比较困难。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