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钢铁机遇

发布时间:2017-03-21 09:10:34 现代物流报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2015年6月,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下发;2016年2月,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2016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 《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三年间,京津冀一度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它又给钢铁行业带来哪些方面的机遇呢?
产业协同全面发展
北京市市长蔡奇表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工作导向,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方向,把疏解与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在疏解功能中谋发展。
当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李士祥也对京津冀发展提出建议,即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搬迁,特别是承接工作。他表示,与京津冀三地共同研究制定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共建产业园区利益分享机制,建议牵头设置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推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搬迁,特别是承接工作。
企业外迁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一环,也是京津冀产业合作的重头戏。从北京城西的石景山,到渤海之滨的曹妃甸,首钢完成从“山”到“海”的跨越,率先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搬迁后,首钢主动融入曹妃甸,发起设立京冀协同发展基金,重点投向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三地协同发展产业、综合服务配套等领域;联合河北国企组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曹建投公司),统筹协调开发示范区建设工作。首钢的搬迁已超越了“搬迁”的本身,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成为示范和引领。
“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要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已很明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进行系统化的思维重构,改革机制体制忠的壁垒,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局限,实现真正的京津冀一体化。”李鸿忠细数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变化:在产业方面,三年来天津吸引京冀两地到位投资超过5270亿元,占全市吸引内资的44%,努力打造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高水平载体平台,优化产业结构。
两会期间,在河北和天津代表团开放日,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也提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他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2·26”讲话发表三周年。三年来,协同发展的叠加效应不断显现,带来的变化是非常深刻的。尤其是产业转移得到有序推进,2016年河北从京津引进项目4100个、资金3825亿元。“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钢铁产业优化升级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北京市科委将继续组织协调北京市科技人才、技术成果、科技平台等资源,推动区域内节能减排、迁安市产业转型以及京津冀的协同创新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李朝兴表示:“要用好北京创新优势、天津先进制造优势、河北产业配套优势,坚持区域一体,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努力打造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升级版。要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重点,加快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建设,增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共同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主轴和产业发展高地。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集约度高的产业集群,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轨道交通一体化
“推进交通、产业、生态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交通一体化,是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在建议中指出,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建设力度空前,打通了多条“断头路”“瓶颈路”。但总体看,在中部核心功能区这个大的发展版块中,保定的路网密度仍相对较低,市域东南部、西部地区还存在铁路空白区,特别是作为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的大市,保定目前还没有自己的支线机场,是河北省除廊坊市(廊坊毗邻首都新机场)外,唯一没有干线和支线机场的设区市。为加快保定交通建设,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聂瑞平建议,将保沧、保张铁路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这对于打通山西及西南地区、西北地区通往黄骅港和东南地区的通道;打通冀东及东南地区通往西北地区的通道有着重要意义。建议提早启动实施。他同时建议,将保定支线机场作为环首都机场群建设的重点尽快启动实施,并在资金、土地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支持保定建设若干通用机场。此外,聂瑞平还建议,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道路建设,适当降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从国家层面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三年来,党中央一直在积极推进京津冀轨道交通体化建设,目前已完成规划层面布局。这是第一个跨行政区的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力图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模式,解决大城病的问题。在河北团的开放日,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石家庄等地到天津、北京都可以坐高铁”。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城市病”的问题,北京的空气、水资源、交通等方方面面一些“大城市病”表象的后面承载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因此要进行有力、有序、有效地疏解。首先在疏导交通方面,按照规划,正在抓紧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基本上在今年或者明年可以打通。京津冀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规划基本完成,现在正在抓紧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目的就是要通过公共交通解决京津冀区域之间的交通往来问题。北京市长蔡奇在北京团开放日上表示,北京今年将开工建设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轨道交通有城市副中心站、京唐城际、7号线二期、平谷线、八通线南延等5个项目。市郊铁路也要进行节点改造,今年通车,通车后从北京站到通州约20分钟。广渠路东延段等城市快速道路今年也要开工。
承德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富民说,近年来,河北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支撑起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京港澳、京昆等“断头路”陆续打通,连接三地的普通干线县乡通道同样打通。同时,支撑起了与京津的城际公交,河北643条公交线路和1.2万部公交车与京津实现一卡通。他介绍,轨道上的京津冀也在提速。张唐、津保等高速铁路逐步建成,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半小时通勤圈已初步形成。京津冀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和河北省实现“市市有机场”的目标也不再遥远。他建议,借助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打通与京津之间的“断头路”,升级“瓶颈路”,建设机场群,市市通高铁。把公交一卡通延伸到铁路航空等其他运输领域,推进跨运输方式客运联程系统建设,真正实现“公交卡在手,京津冀任走”的成效。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北京非首都功能逐渐向天津、河北转移,三地交流和联系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因此交通一体化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基础的保证,横在三地间的省界收费站无疑是实现高速畅通无阻的障碍。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温秀玲介绍,以京沪高速沧州青县收费站为例,该站是京沪高速主线上河北和天津间的省界收费站,津沧高速、唐津高速也在此会合。作为多条高速的交会点,逢节假日必堵。“该路段已成京沪线上的瓶颈路段,严重降低了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温秀玲建议,取消京津冀区域内的省界高速收费站,筹建京津冀高速公路管理组织统一管理京津冀片区,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行“统一收费、系统分账”的收费管理模式,实现京津冀区域内高速不停车。
为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一起成立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十三五”期间的建设里程将达到1333公里。
共同筑起“绿色长城”
2013年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简称“大气十条”),今年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出现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新提法。如何进一步治霾、打好蓝天保卫战对于京津冀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是协同发展生态环保领域率先突破中重要的一环。以大气治理为突破口,京津冀协同发展得以推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领域的典型样本,三地正紧密携手、深度合作,共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雾霾侵城已是全民“会呼吸的痛”,对此,我国大气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强,但效果仍不甚理想。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城市,久经雾霾困扰,如何有效治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就京津冀雾霾治理问题呼吁加强散煤治理。
他指出,河北的钢铁产量超过2亿吨,平均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每年炼1000多吨钢,如按单位国土面积的年炼钢量计算,河北是欧盟的20多倍。这意味着即便河北省单位钢铁产量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欧盟相同,在单位国土面积上,河北省钢铁工业排放出来的污染物总量就会是欧盟的20多倍。其他影响京津冀空气质量的原因,如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机动车保有量、生活方式等等,目前已采取了较为有效的治理措施,改善空间已不是很大。因此今后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应实现精准治理,即重点控制散煤,通过提高非电力行业烟气排放标准来控制河北钢铁和炼焦等产业的污染物排放。姜耀东认为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的重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全面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在京津冀地区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工程,加快“禁煤区”建设、限时淘汰燃煤小锅炉,“传输通道”城市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因地制宜制定散煤治理方案,包括推广使用优质煤、洁净型煤,拓宽洗选动力煤市场,推动煤改电、煤改气、煤改生物质能;推动电热联动,充分利用工业余热;推动城镇一体化、农村家用电气化和取暖新能源替代,结合扶贫资金使用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
同时,推行非电力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标准。另外,对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非电力行业企业,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支持、产能控制等多手段予以激励,以提高非电力行业企业环保投入的积极性,加快非电力行业企业实现超低排放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我们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正在为此努力。”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说,北京市立足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大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既让三地群众从科技进步中加速增强获得感,更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京津冀力量。
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逐步完善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等机制,促进区域科技功能分工协同、产业与创新高效衔接、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共享,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培育创新载体。如聚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发展需求,北京与津冀两地推动成立“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涵盖京津冀钢铁生产企业、节能减排机构、高校院所及金融机构70余家单位,推动6项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在津冀落地,工程投资总额达到6.7亿元;发起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创新基金,首期规模10.5亿元;共建“京津冀钢铁联盟(迁安)协同创新研究院”,共同推进迁安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与转型升级科技示范区建设,推动7项新技术新产品在钢铁企业示范应用。利用首都科技资源优势,结合推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经验,形成从科研到产业到终端产品的产业链。
闫傲霜表示,京津冀三地推动成立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就是为了整合京津冀三地钢铁生产企业、节能减排科技服务企业、高校院所和金融机构等全链条资源,搭建“政产学研金用”融合发展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区域的转化,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及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据闫傲霜介绍,北京市科委主动联合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以协同创新共同体为抓手,打出蓝天保卫战的组合拳。
在过去的三年里,京津冀治霾进展显著。根据北京市环保局介绍,据不完全统计,3年以来,京津冀三地累计共压减燃煤消费4030万吨,淘汰化解过剩炼铁产能4000余万吨、炼钢4100余万吨、焦炭1600余万吨、水泥5300余万吨、平板玻璃5100余万重量箱,关停退出高污染企业3500多家。京津冀区域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空气质量取得了整体改善。2016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PM2.5、PM10、SO2和N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1、119、31和49微克/每立方米,较2013年分别下降33%、34%、55.6%和4.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已经三年,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6日讲话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引起了广泛关注。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给钢铁行业带来许多发展机遇。
京津冀能否成为下一个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能否成为下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南开大学校长助理、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谈到他的一些看法。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战略实施三年以来,取得了哪一些比较显著的成效呢?
刘秉镰: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三年来,中央高度关注,专门成立了组织(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下发文件,推动和领导这项工作。北京、天津和河北也尽力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我觉得有几点:
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战略实施一年以后,我们国家完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刚才我讲到的顶层设计,包括具体推进的路线,全部设计出来。
二是三地在协同方面,无论从政府机制、产业协同、交通各个模块协同推进方面,已经有了明显改进。比如说三地政府间有了组织。三地无论从产业、创新、文化教育对接等方面,都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包括在环境联保方面也已经做了很多。去年,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通州新城很快要建成,这样就把部分北京非首都功能向外迁移。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和 “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并称为三大经济战略规划。请问,您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另外两项国家战略如何实现良好的互动和融通呢?
刘秉镰: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着很重要的历史关头。从国家的任务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面临着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过程。过去我们是国际规则的参与者,现在逐渐要变成主导者之一。因此,美国不希望出现一个同等强大的,甚至比它还要强大的国家。所以很多的麻烦,幕后推手都是美国。包括逆全球化问题。中国的强国战略受到外部压力。第二个任务是解决经济动力问题。第三个是结构调整,由传统的产业结构向新的产业结构转变。我们能否顺利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要素推进型的增长方式向创新推进型的增长方式迈进。在这样一个中等收入陷阱的坎儿上,有的国家倒下去了,有的国家迈过去了。因此,我们在结构调整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第四个是包容性问题。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三大差别。能不能有效地解决包容性问题,使社会有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当然最后也是我们刚才谈到的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蓝天。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五项任务。
在这样的五项任务下,习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了三大战略。一个是“一带一路”倡议。我个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更多的是解决大国迈向强国,是一种国际性战略。透过一系列中国商业,使周边国家、全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是一个温和发展的大国。从国内来讲,它对解决新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通道有一定作用。我认为,“一带一路”主要是打破美国的封锁。
长江经济带是解决三项任务:长三角是我们国家最发达的地区。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长江交通干线枢纽和最发达的地区,解决中西部地区的平衡发展和大尺度的市场统一问题,也是解决区域协同问题。当然也解决由东向西、由高级向低级,不断传导,解决产业结构升级问题。
那么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当解决以下几项任务:一是在北方形成新的经济高地,通过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形成新的发展空间。第二是解决南北均衡,通过设计城市群的建设,形成新的发展空间。第三个是“打破一亩三分地”、政府治理改革、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协调问题也包括创新发展、快速地跨越式发展等等,就是改革创新的任务。不管如何,我们的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下转第5版)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您提到京津冀战略实施的目标,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您认为京津冀能否成为,或者说怎样才能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呢?
刘秉镰:首先,世界级城市群的内涵是什么。学术界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是六个:在北美两个;在欧洲,英、法各一个;在亚洲两个,一个在日本,一个是中国的长三角地区。但长三角地区是从发展潜力来看,具备了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城市群的概念,直观地说,是城市连绵带的概念。比如说像美国东部,波士顿到纽约再到华盛顿,这是典型的世界级城市群。日本的东京、大阪沿海这一条线也是一个城市群、都市连绵带。
那么世界级城市群是什么概念呢?从内涵说,是对全球经济、社会有广泛影响力、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稳定的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有很多指标衡量。用简单的一个指标来说,平常大家最熟悉的GDP,人均GDP的指标。一般来说,世界级城市群的人均GDP是3万美元。现在北京和天津差不多是1.5万~1.6万美元的水平,河北是7000多美元。如果单用经济指标衡量,那么天津和北京要倍增,河北要四倍增,才能够达到世界级城市群的标准。所以,中央给的定位还是相当高的。我们要努力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
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希望三个地区能够在北方打造一个新的经济高地,政治文化全面繁荣发展的新高地。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形成了“中国奇迹”。
中国在全世界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现在正在快速崛起,由世界大国向强国转变。那么在转变过程中,我们有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三大差别。这三大差别包括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和收入差别。总体上看,南方快于北方,东部地区快于西部地区。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在北方地区各种矛盾问题,应该说是全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京津冀地区。在这个地区选择,让其率先发展起来,形成一个新的高地。从国家总体区域看,是解决南北均衡问题。那么这个地区发展以后,再向西部扩展,整个带动全国区域均衡发展。这样不仅解决经济发展,解决政府治理改革问题,也解决整个全国的区域平衡问题。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