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城配行业发展多年,如何构建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7-04-20 09:08:35 运联传媒

城市配送痛点颇多,从政府角度,城配车辆的环保问题和辖区交通管理等问题,是使政府皱眉的众多原因之一。所以,相关的禁行限行政策,也是在综合各方利益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对城配企业而言,就交通这一个维度来讲,很多时候城配车辆是被动而艰难地在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商业密集的城市繁华地带穿梭游走,甚至有些配送不得不靠打“擦边球”完成使命。
在客户,比如像零售商角度看来,一方面小批量、多批次的城市配送需求日益旺盛。一方面多点配送需求不断增加,在核心商圈与街道,门店的分布高密度化且较为稳定,而偏郊区的门店分布较少又快速增长,也考验着仓配服务商的运营能力。
但很多城配企业的从业主体,大多是运力提供商而非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卸货对接不顺畅,时效与服务水平不稳定。
诸多现象的背后,城配企业不能有效解决痛点的原因,首先在于城配企业自己。
制约城配发展的原因
来看城市配送企业的构成,绝大多数运营主体,为一部分三方物流、合同物流,但更多的是小车队和落地配企业,从组织化程度、专业运营水平以及信息化使用现状来看,均普遍较低。
近两年互联网+物流的大背景下,很多跨界而来的互联网人士在同城物流领域创业创新,多以新商业模式搭建以及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口。
在进行存量改造的过程中,很多缺乏对城配基础运营生态的基本理解,所以作为城市配送领域的跨界从业主体,前几年一度百花齐放,不少从业主体,以“福利”手段而非商业方法去开拓市场、积累资源,引起过广泛争议。
通过回顾发现,不少企业在大浪淘沙之下黯然离场,令人扼腕叹息,也有不少企业转型为软件服务商,变身物流企业的下游乙方……众企群像,众说纷纭,反思者有之,引以为戒者有之,如何评价与定性,五味杂陈。
总而言之,某种程度上繁荣了城配市场的活跃度、被关注度。创业维艰,其改造市场的精神与行为,也值得尊重和鼓励。
城市配送的场景深、广,并不断变化,而具有专业化运营、高技术应用水平与全网服务的专业城配公司又不多见。
也正因如此,城配行业多年无序发展,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行业壁垒,整个城配市场,依然是多乱散差的行业特征。
从国家的宏观政策和社会化配套来看,仅就工商注册这一项而言,目前开放“城市配送”这一行业目录、作为工商登记的城市还比较少,城配企业更多以物流公司或运输公司的面目出现。此外,专门服务于城配市场规范发展的各项产业政策并非十分完善,此处不赘述……
而这些痛点,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现代商业的繁荣和商业模式的变革,特别是电子商务带来的新贸易通路形式、新流通业态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影响配送效率与客户体验,增加了社会物流成本,带来了政府管理的挑战,也制约了现代物流业发展。
从行业发展来看,市场上专门围绕城配,来打造上下游与平行产业配套的企业服务,如新能源车或专业城配载具的标准化和大规模应用,还不多见或仍在尝试性摸索,以城市配送作为主要服务群体的行业协会与商会屈指可数。
不过这一切都在积极的改变中,相信未来三到五年会有跨越性的变化。
一方面是是巨大的市场空间,一方面是城配企业现实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又是长久存在的现实痛点,如何深化解决?
笔者通过自己的从业经历,以及行业资质人士的交流与借鉴,包括并不限于以下几点,既是解决方向,也是未来城配行业取得突破的趋势性因素……
城配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性建议
1)创新运营模式,提高共同配送比例
以上海为例,很多购物中心分布餐饮门店,很多餐饮门店楼层比邻而居,而餐饮门店的交付需求与配送时间窗口等具有一致性,而餐饮企业使用社会化的中央厨房比例已经越来越高,将多个客户联合起来共同由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提供配送服务,具备现实可行性。
共同配送在逻辑上的可行性,其基础是物流作业的规模化,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率提升的空间。
目前共同配送是创新模式较多,如:循环取货直配模式、循环取货共配模式、集货+集仓统一配送模式、分阶段JIT集货共配模式、社区集货+分区域循环共配模式、多工厂集货共配模式等等。
2)顺势而为,围绕消费热点找需求
重新定义客户群,实现客户池从价格敏感型到服务敏感型的聚拢与沉淀。对于价格敏感型客户,做到不过度服务;对于服务敏感型客户,以精益运营助力客户可持续发展。
同时围绕客户垂直细分,做分行业的解决方案,不能停留在只做简单的运力提供商,而是要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单纯的配送概念是一辆车加一个司机,点到点,把货物从一地送到另一地,这是简单的运力方程。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客户的多点需求满足,不能是简单的加司机加车,和随后撬动资源做重资产堆砌。
城配企业需要警惕人海战术、车海战术、库海战术类冷兵器时代的战略思维,现代社会,通过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一定程度可以推动企业成长,但技术密集型企业一定走在前列。
要知道客户要的不仅是一个好司机,还需要整体解决方案,城配企业绝不能停留在“我有多少车、我有多少平米的仓库”这样的资产型发展路径,而应该注重软实力的提升,比如同城物流的仓配信息系统,比如SOP运营设计能力等等。
在未来,谁能为客户提供最省心省钱的解决方案,谁具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能力,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3)共享是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模式
城配天然具有共享经济的因子,创新建立共享城配的服务模式,摒弃单一的投入刺激产出的企业增长方式,特别是把资产做轻,服务做重,用互联网的方式连接和管理丰富的运力池,而非自己持有资产。
特别在车辆资源、仓储运作、物流装备使用、物流包装运作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共享资源,有着提升效率的可能。
所以实现私人资源开发再利用、行业资源跨界的利用、企业自有资源开放性社会利用、社会资源的深度整合应用,个体物流资源的存量分层应用,是共享物流模式创新发展的方向。在这里,城配企业应扮演积极的角色。
4)强化信息化的认知与系统建设能力
能沉淀大数据,积累海量数据,而在应用过程中,发挥数据流价值,用数据做驱动,为业务前端与后台运营提供前瞻性的参考。
发挥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结合效应,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和GPS相结合,可以即时集成区域内订单需求,智慧生成最优配送路径,做到实时共配,随机共配,打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计划不合理、资源配置无效率。
对客户需求进行有效的大数据整合与相对科学的预测,提升物流响应时效和服务水平。
5)发展增值业务
比如物流金融、货物保险等服务,以笔者所在的唯捷城配为例,在此方面已有了非常成功的应用,如司机“购车无忧”等。
6)关注卡车后市场
一台轻卡的合理经济使用周期是三到五年,而这三到五的时间里,围绕卡车使用过程中各环节,车险养护、配件维护、报废处理等,相伴始终。
城配平台企业,整合了大量的车源与车辆信息,在实际运营中通过车队管理、GPS等信息技术,可以及时获取卡车运行状态信息,为保养、维修、保险等提供反哺性的参考,使车辆在全生命周期的使用过程中,经济效益最大化。
目前行业里已有很多卡车市场的解决方案,在路径优化方面、GPS在途监控方面、节能降耗解决方面、安全驾驶方面,以及装卸配载等方面。
7)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承担重要角色
车辆、托盘、周转箱等载具的标准化等等,适当争取政府补贴,承接行业试点,参与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制定并运行城市共同配送的方案,既是活在当下,也是谋在未来……
小结
回归城配市场当下问题的原点,在城市物流亟待发展和提升的今天,在消费习惯造成商流变化的当下城市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究竟何去何从?
笔者认为:
①没有平台化的整合和运营,无法实现有限资源、无限业务叠加的运营模式,从而没有比较竞争优势。城配服务平台化是城配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哪怕是具体到某一个城市。
②城配企业要高度重视运营,运营驱动发展,才能提供具有高性价比的城配服务产品,满足各类客户不断降低成本、提升服务体验的要求。
③城配发展的关键是构建智能信息系统平台。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城配业务整合碎片化需求、碎片化资源和高效响应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效率提升的机会,城配行业目前存在的痛点,就是城配创新的原始驱动力。
目前有两个机遇非常大:
一个是现有客户由于竞争激烈和成本压力,对于效率提升的迫切性非常强,我们把这个称之为“存量改造”。
另外一个机会是消费市场进入震荡期,比如餐饮企业,从传统单店模式向“连锁化、工业化和单品化”转变。比如零售企业,KA卖场的持续下行,连锁便利的扩张大行其道,全家、快客、罗森、美宜佳等等,都有规模将要翻几倍的计划。
零售除了连锁化加剧,还有在上游分销的互联网化趋势,比如阿里零售通、百世店加、惠民网等平台的兴起,商流变化都对物流体系提出了效率更高的平台运营要求。
追根究底,是商流的变化驱动了物流的改变。和2C电商崛起带动了快递业的发展一样,零售的创新将和城配互为促进,共生共赢。而信息技术和装备升级,是城配创新的基础。
城配不是新行业,如何构建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首先,要重视客户的需求调研和分析,用运营模板和信息系统,优化流程和操作,参与客户物流现状改造甚至重构,既是客户物流需求的服务者,又是客户物流设计的参与者,运营驱动比营销驱动更有效。
城配的服务场景以非标状态为准,用工业供应链的思维——“分解降维、合并升维”来理解城配是有帮助的,分析和设计流程节点的把控可以相对忽视品类和客户的差异。
其次,要拥有路由设计和优化能力,通过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既能够保证服务的稳定性,又可以最大可能的提高运营效率。对仓库和车辆的规划、过程管理都可以进行相对精确的分析,数据和模型是精益运营最好的工具,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是整个精益运营的核心载体。
除了扩大业务规模、提高运营水平,统仓共配是效率提升最好的模式,一个好的模式,是能找到效率和服务最佳契合点的关键。
用三句话小结城配市场的竞争优势:
①业务规模化可以降低非标准化的运营难度。
②数据过程化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精确度。
③过程可视化可以给客户更好的服务体验。
本文作者系唯捷城配刘进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