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物流装备 > 正文

阿里重磅报告 | 当货物觉醒 物流机器人会敲我们的门吗?

发布时间:2017-05-24 08:50:35 阿里研究院

早已不是“妖股”的唯品会正在希望一边维持电商增长,一边找到其他新增量,而京东成了他效仿的一个方向。
唯品会最新一季财报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唯品会净营收159.5亿元,同比增长31.1%;净利润5.519亿元,同比增长16.3%;毛利润同比增长25%至36.9亿元,毛利率稍有下滑,维持在23.2%,总订单量上涨23%至7210万。
从财务数据上看,尽管唯品会依然维持一个较高的增长,但相比过去,整体的增速在逐步放缓,回到一个行业的正常水平。
从用户数据上看,活跃用户上涨31%至2600万,女性用户占比80%,购买2次及以上的用户占77%,回头客和老客依然贡献了绝大部分销量,也意味着新客留存率不乐观。
一直以来,唯品会的电商策略是在增长和毛利润之间维持一个平衡,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加快增长。
此次为了打造新的业务增长引擎,唯品会还正式宣布分拆互联网金融业务和重组物流业务,以形成一个由电商、金融和物流三大版块组成的战略矩阵。
这离唯品会CEO沈亚表态没有分拆计划不过几个月的时间。
“选择在这个时间拆分,主要是我们现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杨东皓近日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且友商也都纷纷采取了(分拆)行动”。
据记者了解,唯品会的金融业务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电商业务的消费者,给予他们信贷,以促使他们增加购买量。
现阶段,唯品会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有两项,一个是供应链金融,另一个是消费金融。
其中,供应商金融业务已有一年多时间,基本处于盈利状态;而消费者金融业务,为了在前期吸引用户,采取免息措施,处于略亏损的状态。
唯品会方面提供的具体数据显示,供应链金融产品唯易贷累计发放供应链贷款48亿元,服务过约600家客户;2017年一季度,消费贷产品唯品花用户500万,累计发放贷款118亿元,平台上使用唯品花进行支付的占比接近20%。
这也是杨东皓认为的电商做互联网金融的两大先天优势:一方面,有消费场景,消费贷是互联网金融未来的一个方向,电商正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分期付款最直接的场景,另一方面,有流量优势,电商平台已经积累了巨大的用户基数。
“我们的差异化还在超过80%是女性用户。女性用户的特点是购买的物品是利润率很高的东西,比如服装,第二女性够买的频次高于男性,她要为全家人买东西。根据这些特点,唯品金融要服务女性用户,这也是未来唯品金融和友商打差异化遵循的基本思路。”杨东皓解释称。
而将金融业务拆分之后,也会给唯品会带来以下有利影响。
其一,减轻对电商业务现金流的占用。在上个季度答分析师会,杨东皓表示完成了唯品会第一个约3亿元的ABS(资产证券),带来了额外的资金来源,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对现金流的影响大大降低。
此次,杨东皓同样举例,截止2017年第一季度末,唯品会金融的信贷总额约为33亿元,如果拆分是在第一季度完成,那么电商业务的现金流将增加33亿元。
其二,增加金融业务资本金,扩大业务规模。金融是资本密集型企业,贷款给消费者需要钱。杨东皓表示,金融一定会引入外部投资,可能是在分拆的同时进行,这会使得金融业务获得更多的资本金,解决净资产规模对业务规模的制约。
其三,剥离略亏损的金融业务有利于优化财务数据。杨东皓预计,完成分拆之后,对上市公司的账面利润将会产生大约0.5%的正面影响。
其四,业务独立发展决策,能实现对核心管理团队的激励。
杨东皓预计,金融业务的分拆会在今年年底完成。因为决议刚刚得到董事会的批准,所以还没有具体的方案能透露,但可以参考友商(如京东)的方式。
具体到业务层面,拆分之后,唯品会还计划涉及保险、理财和征信,并且已经拿下了支付、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经纪、网络小贷等牌照,参与设立的保险公司国富人寿已获得保监会批准筹建。
“2016金融是一个亏损的状态,不是那么严重,2017年,我们希望可以盈亏平衡,但不能保证,因为互联网金融业务在短期内的盈利能力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杨东皓称,“一旦我们的用户群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会收取利息,长期来看金融盈利不成问题。”
而在物流方面,之所以将金融拆分,却只是将物流重组,原因在于物流已经是一项盈利业务。
“我们的物流业务早已经成为一部分利润来源,因为成本也不高,所以暂时没有拆分计划。”杨东皓在会上透露。
杨东皓认为,快递业务最大的盈利因素是规模,“进入快递行业的时机很重要,我们在成立之初没有贸然进入快递领域,而是等到2015年,销售规模过百亿的时候,那时候承受的短期损失非常小,避免了前期烧钱过程”。
资料显示,自2014年起,唯品会在北京、天津、河北、贵州、云南等16个省市通过控股等形式完成对当地快递公司的收购,将“最后一公里”变为自营,同时自建仓储也是唯品会近几年的重点战略之一。
唯品会方面的数据则显示,至2017年一季度,唯品会新增贵阳、昆明两大前置仓,将前置仓的数量提升至7个,将仓储总面积扩大到210万平方米;在人力投入上,新增3000名“最后一公里”配送人员,自有配送人员已超过23000名,自有配送站点2800多个,93%的订单自有配送;售后方面,优化上门退货服务,由终端配送人员直接上门退货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30%增长至67%。
“我们计划每一年资本支出是30亿人民币,一方面扩充仓储面积,一方面建设十万平方的新总部大楼。”杨东皓透露,“相信随着物流业务的发展,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的交付业务将继续扩大到更大的规模,这对我们核心电商业务的收入和利润的贡献都会持续增长。”
而沈亚也表明,将全面开放物流体系,像京东一样成为第三方社会物流的供应商。“快递是一个规模产业,规模越大,效率越高,成本越低,物流体系重组,也是战略上的考量。”
目前,物流来自非唯品会商家的盈利占10%左右。杨东皓认为,理想的情况是在保证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占比越高越好,甚至达到50%。
不得不说,在开放物流以及前述分拆金融业务方面,唯品会变得和京东越来越像,但遗憾的是,股价却没能像京东一样,在宣布分拆金融业务后即迎来上涨。
自2014年底拆股以来,唯品会股价已经从30多块震荡下跌至10多块,处于萎靡状态。
杨东皓认为,从市盈率看来唯品会的价值是被低估的,“低估可以看很多方面,资本市场一般看PE值,我们的股价,在业绩高速增长的前提下,PE值不到20倍”。
目前,唯品会的市盈率在20多倍的水平,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时认为,美股PE底部约为8倍,PE顶部约为25倍,目前美股PE为21.6倍。
“资本市场短期是投票机,一些对冲基金可能前期获利比较高就走了,但长期股市一定是称重机,所以我们对未来股价是有信心的,这建立在业务增长、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上。”杨东皓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反应物流和金融的估值。
但现阶段,一方面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无论是拆分互联网金融业务、还是重组物流,唯品会都是在为电商业务服务。
正如杨东皓在答分析师会议上所说,“即使互联网金融业务分拆,我们的策略也不会发生改变。我们将继续努力,尽可能快地增长我们收入,保持净利润稳定,将分拆的积极影响投入到我们电商业务上。”
但令人担忧的是,一家给各大主流电商平台的大型服装品牌供应商却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唯品会的定位和模式已经决定了他(电商)规模的天花板。”报告认为,智慧物流最主要的四大特征是“协同共享赋能、大数据驱动、供应链整合、自动化3.0”,这四者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当货物觉醒,物流机器人来敲你的门,不要惊讶。
1、中国物流效率低下?
中国物流效率是美国的1.5倍
谈到中国物流,诟病最多的应该就是“效率低下,成本高。” 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报告对比了中美两个物流大国相关数据,认为中国物流效率实际很高,物流效率约是美国的1.5倍。
报告数据显示,十五年来,中国的货运周转量从美国的二分之一迅速增长到美国的近2倍,但社会物流成本只比美国高24%,相当于用美国差不多的钱,运了两倍于美国的货,每吨货物物流成本比美国低46%。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第二产业占比超过40%,货量大,同时中国的GDP不足美国的70%,社会物流成本与GDP的比值自然比美国高,这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
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代表新经济的快递量十年间从美国的十分之一发展到美国的2倍有余,2021年将达美国的5倍,呈现指数增长趋势,中国的低物流成本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物流的问题在于单个节点物流效率高,但节点之间协同成本较高,中国物流不像美国等发达国家经历了自由竞争-寡占市场的过程,全国有80余万家物流企业、1.5万家快递加盟企业,因此,如何在规模爆发增长的宏观环境中,用新技术手段降低原子型(低集中度)市场的协同成本,才是核心问题,所谓协同,不仅包括规划协同、作业协同,还包括利益协同。
报告数据还进一步显示,经过智慧物流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电商快递包裹时效2016年同比提升了10%,比2014年提升了15%。双11期间处理一亿包裹的时间从2013年的9天,提升到了2016年的3.5天,加速趋势明显。
2、技术进步引发“失业潮”?
从轮子到物流云:7000年历史证明担心是多余的
历史似乎一直不断地重复同样的问题,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引发人们对失业的担忧。物流行业也不例外,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进,从轮子的发明到物流云的应用,每次大的技术革命改变了原本业态的时候,总是有一轮反对的声音。
铁路刚引进中国时,朝野奏议“失业,害民”。集装箱的发明和普及,使物流成本大幅下降,但也使百万码头工人失业。
但如同所看到的,铁路、港口物流工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后来的人们从事着更有价值的工作,而不是简单搬运。当年发愁几百万码头工人就业的管理者,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会出现几百万快递大军。
今天,我们讨论物流机器人是否吃人的问题,其实和当年如出一辙。那么现实情况是怎样的?这次会不一样,是社会人群的固有观念,然而天数不饶人,每回发生的,其实都一样。
阿里研究院报告数据显示,智慧物流创造了巨量就业机会,快递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另外,农村物流+村网店计划建设10万个,填补了城乡发展差距,菜鸟驿站达4万余个,缓解了末端压力,在高校等一些改革对冲区,填补了代际理念。
同时,智慧物流还促进了传统就业的转型,被互联网冲击的报业,送报人员被落地配企业整合,不仅没有失业,转型人员的收入还提升了30%。未来就业会往哪个方向走,无疑,当旧的工作被替代,无疑还会产生更多新的需求。
3、物理距离近流通时间反而长? 
跨境流通规则成为智慧物流“拦路虎”
从首尔到北京的距离是1000公里,从昆明到北京的距离是2600公里。一件货物从昆明到北京需要4天,但从首尔到北京却需要10天。这背后是跨境流通规则对全球化造成的无形障碍(法理障碍大于地理障碍)。
因为,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全球商业已经被互联网联系起来,贸易可以个人为单位随时进行,这是300年前的贸易规则的制度创新者所想不到的。 
阿里研究院报告,从历史角度分析了,300年来,数字经济新商业流通与旧国际规则的背离。当二次信息革命不断演进,全球网民已经超过35亿,其商业关系带来的全球物流,是碎片化,高频化的。而全球跨境物流所遵循的规则,还是17-18世纪形成的近现代海关制度,所依仗的,还是19世纪建立起来的,以保证通信权为基础的万国邮联-国际邮政系统。
4、平台平均交易距离大于1000公里?
新物流重构新零售人与货的空间关系
物流经历了以“经验备货”为特征的工业时代,到以“快递发货”为特征的电商时代,现在将要进入以“数据备货”为特征的新零售时代,备货思维回归。
新时代下,仓配社会化,供应链数据化,线下实体店将成为物流支点,节点形态更加无形化,数据在整个链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菜鸟社会化仓储的骨干节点覆盖,已经将1000公里的人货距离缩短至200-500公里,未来,随着线下供应链的融合,电商供应链将成为新供应链的一部分,数据将为新供应链赋能,而不是颠覆原来的系统,人货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
报告认为,智慧物流最主要的四大特征是“协同共享赋能、大数据驱、供应链整合、自动化3.0”,这四者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首先,智慧物流是普世的,不指具体某个企业,要让每个参与者获益;其次,感知功能基于物流实体要素的全程数据化,效率将由数据驱动;再次,多主体多环节协作,物拥有自己的“意识”,何时走何时止,皆自知;最后,是能处理一定复杂问题的物流互动机器人,将开启智慧物流的大门。
报告将此时的“货物”形象地称为“觉醒”。在不远的将来,当物流机器人来敲我们的家门时,不要感到惊讶!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