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业物流 > 正文

海宁已初步形成沿河产业带 成为水运经济的一大亮点

发布时间:2017-05-31 10:52:19 嘉兴在线

“城镇缘水而建,经济沿水而兴。”临港沿河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记者站在海宁长山河08省道大桥上,可以看到船舶往来不息,两岸码头密布,江苏的粮食、上海的黄沙和煤炭、湖州的石料从这里进入海宁的各个角落。

中粮(海宁)面业的自备码头就位于该航段北侧的粮食产业园区,它有4个300吨级泊位,可满足1000吨级船只停泊,每日可卸粮6000吨。它是中粮集团在浙江省投资的第一个粮食加工项目,也是省重点建设项目,年处理小麦60万吨,是“福临门”、“香雪”系列面粉最主要的加工基地,面粉主要在江浙沪地区销售。

如今,海宁经济开发区粮食产业园区内,已有中粮(海宁)面业、海宁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浙江宝隆米业等多家企业入驻,码头岸线总长达1000多米,粮食加工能力近100万吨,年货物吞吐量达200多万吨,初步形成以粮食加工、仓储为主的沿河产业带,成为海宁水运经济的一大亮点。

海宁不产粮食但做大粮食文章,源于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近年来,海宁围绕“水运复兴”、“港航强市”战略,在航道等级提升、港区码头布局的同时,着力推动发展沿河重点产业,巧打水运转型升级的“组合拳”,逐步形成了以粮食产业为主的长山河产业带,以新能源产业为主的六平申线产业带,以集装箱出口产业为主的杭平申线产业带,以及以煤炭、建材等大宗物资为主的杭海线产业带,成为海宁新的经济增长点。

杭平申线虽正在加快建设中,但北到嘉海公路,南至长山河,杭平申线海昌街道段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已聚集了海昌作业区、星光作业区、城东作业区等公铁水联运枢纽,中远普泰、海泰、光耀热电、重装等项目陆续落户,项目总金额达数十亿元。而吸引这些知名企业相继而来的原因之一,便是海宁四通八达的水运网络。

为了充分发挥融杭接沪的区位优势,借助与嘉兴港、上海港、杭州港的“区港联动”,加快推进运输集装箱化,海宁市着力打造三大集装箱港区,其中中远普泰物流园(集装箱港区)项目占地549亩,总投资2.5亿美元,是国家批准的外贸集装箱港区,年集装箱作业能力将达到70万标箱,计划2017年底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他还有上运集装箱码头,设计年集装箱作业能力25万标箱。尖山集装箱码头,年集装箱作业能力10万标箱,届时全市年集装箱作业能力将超过100万标箱。

海宁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年,海宁将做好杭平申线、京杭运河二通道、六平申线等航道沿河产业带的规划,吸引社会水运项目入驻,实现公路网、铁路网、航道网及港口、场站、园区的高效衔接和配套发展,提升服务社会民生能力水平。

同时,依托规模化现代化的港口码头,把深化服务创新作为水运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重点建设集仓储、配送、加工、信息服务等多种增值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运输枢纽。积极扶持“互联网+水运”新型水运企业,整合包括港口码头、船舶、货主等行业资源的水运物流产业链,加快货物周转率,提高水运物流效率,从而带动整个航运业务向智能化、金融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港口也将转变成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枢纽。

相关统计显示,港口每万吨吞吐量对GDP的直接贡献为100多万元,可带动20多人就业。到2020年底,按海宁港区4000万吨吞吐量计算,临港沿河产业经济可以直接贡献40亿元产值,拉动8万人就业,加上间接贡献,临港沿河产业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将超过20%,达到全国水运发达地区的水平。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