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京津冀产业对接平台格局浮出水面

发布时间:2017-12-21 09:31:34 北京商报网

随着京津冀联系愈发紧密以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速,三地如何高效、合理地进行产业对接是摆在三地政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2月20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共同在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了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介绍,《意见》是京津冀三省市首次联合制定的综合性、指导性文件,提出了立足三省市功能和产业发展定位,围绕构建和提升“2+4+N”产业合作格局。就此,刘伯正表示,截至目前,初步明确了“2+4+46”个平台,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及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
 
“目前,京津冀产业承接平台过多,大约有300多个,布局比较分散,而且还存在承接平台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出现了同质化竞争现象,制约了协同发展和产业转移疏解”刘伯正表示。
 
因此,经过筛选,《意见》确定了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即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具体规划为,引导钢铁深加工、石油化工等产业及上下游企业向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集聚;结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在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产业、综合保税区和高新高端产业,打造国家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发挥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牵引作用,携手张家口大力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休闲、会展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共建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引导北京金融服务平台、数据中心机构以及科技企业、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向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集聚。
 
此外,北京还将引导创新资源在京津交通沿线主要城镇集聚发展,打造科技研发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推进节能环保等创新资源向天津宝坻等区域集聚,打造沿海产业带,支持天津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和现代化研发成果转化基地。充分发挥中关村、滨海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对接河北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和承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支持河北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同时,我们按照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三个领域分类梳理出了一批特色化平台。将沿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京九方向,合力共建现代制造业承接平台,加快推进环首都承接地批发市场、冀中南承接地批发市场聚焦带、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等一批服务业承接平台建设,并围绕首都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京津冀农业对接协作,联动发展一批现代农业合作平台。目前,共涉及协同创新平台15个,现代制造业平台20个,服务业平台8个,农业合作平台3个。”刘伯正表示。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