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国家发改委:打造连接世界的全球物流体系

发布时间:2017-12-25 11:38:54 经济日报

 全球物流体系,是中国连接各国、各地区的物流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这为我们发展现代物流,打造连接世界的全球物流体系指明了方向。未来,我们应牢牢把握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变化的新特点,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构建全球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体系,提升全球连接、全球服务、全球解决方案的能力。

  世界进入到全球连接的时代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全球化深化了国际分工,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扩张,推动了全球范围的人员、商品、资源、资金、信息、数据、知识和技术的流动。全球化要求各国间加强交通运输、物流、信息通信、互联网、金融、文化、制度等方面的连接。全球连接、全球流动进一步推动着全球化与全球经济的增长。

  过去的数十年,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着眼于全球市场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主导着全球连接,推动着要素、商品、服务的全球性流动。

  美国着眼于全球战略,将建设一个能够保障美国经济增长的全球交通运输、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体系作为国家战略,通过掌控覆盖全球的交通运输网络、物流网络、信息网络和供应链网络,力图控制全球主要物流通道。

  欧盟的战略是通过建设一体化交通及物流网络确保欧盟的产业和产品有效进入欧洲统一市场及国际市场。日本高度重视流通发展,通过实现与东亚之间的无缝衔接,建立将东亚与世界各地联系起来的综合国际交通运输系统和物流系统。

  最近这些年,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兴起,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不断增强全球连接能力,特别是中国在全球流动网络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有望成为超越美国的全球贸易中心与流通枢纽。

  此外,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中小企业能够与传统跨国企业一道,参与全球连接的大潮。

  对于我国而言,全球物流体系的建设,将大大增强中国连接世界的能力,支撑中国实现“全球买、全球卖、全球造、全球运、全球递”。

  中国连接世界的物流能力有待加强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大国、最大的物流市场。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目前,中国铁路、公路、水路等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排名世界第一,快递量居世界第一,内河里程、高速公路里程、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物流业规模虽大,但绩效并不理想。大而不强、粗放式发展、互联互通性差、全球连接能力弱、物流成本高、质量效益低,中高端、体系化、集约式物流服务与供应链服务严重不足,传统发展模式与运作方式难以为继。

  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标表明,从基础设施、物流能力、海运能力、通关效率、货物跟踪、及时性等维度衡量,中国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但落后发达国家不少。麦肯锡的研究表明,美国和德国是全球连接能力最强的国家,中国的全球连接能力只有它们的一半。

  比如,中国国际海运在全球海运市场中控制力较弱,中国对主要国际海运通道影响力较小。从中国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国际快递网络、跨境仓储配送体系的建设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缺乏国际物流服务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中国的产品出口已经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尚无一家物流企业具有全球递达能力。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中国连接世界的全球物流体系构想

  打造连接世界的全球物流体系,应牢牢把握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变化的新特点,紧紧围绕全球生产、流通、贸易需要,加强与各国战略对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逐步构建起全球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体系,提升全球连接、全球服务、全球解决方案的能力,支撑中国实现“全球买、全球卖、全球造、全球运、全球递”。

  一是构建国际铁路货运网络。打通中国陆路商贸通道、交流通道,推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技术装备、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及相关产业走向世界,构建起布局合理、标准适用、安全高效的国际铁路货运网络。

  二是完善国际海运网络。完善中国的海运航线与全球港口布局,增强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地区)之间的海运能力,推进中国与各国海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海运航线密度,加强中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海运班轮航线。加强全球港口码头资源整合,完善中国海外港口码头布局。完善国内沿海煤炭、石油、粮食、集装箱等主要货类海运系统。积极参与国际海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扩大国际海运合作网络。加强中国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海运开放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海运治理,加强国际海运通道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完善国际公路货运网络。完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公路通道体系,积极参与亚洲公路运输系统和全球公路运输系统建设。提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公路网的连通性,形成“一带一路”国际公路运输通道。广泛参与境外公路基础设施设计、咨询、建设和运营等“全链条”环节。

  四是完善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加快完善国际航空运输网络,扩大航空运输网络辐射范围。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航空货运一体化。提高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航空线路密度,增加中国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国际航空线路。增强中国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功能,实现国际航空货运跨洲多枢纽网络运作。加强境外航空货运机场和航空物流中心战略布点,支持航空货运、航空物流、航空快递企业深化与国际专业服务机构合作,拓展国际航空货运服务市场。

  五是完善国际管道网络。在促进国内管网互联互通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主要油气供应国、途经国、中转国、消费国的国际管道连接。重点推进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等的国际油气管道的互联互通。完善中国的海上油气进口通道建设。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能源市场、油气交易与定价中心建设。完善国际油气储备库的建设。

  六是构建全球快递、仓储、配送网络。加快国际快递网络布局,加密中国与国际重要城市的快递网络,开辟中国与世界多数国家的快递专线。鼓励快递企业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合资合作、委托代理等方式,拓展国际服务网络。支持建设一批国际快件转运中心,完善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布局。部署海外仓储网络体系和配送网络体系。

  七是构建国际多式联运系统和综合物流枢纽。提高货物运输集装箱化率。着力构建设施高效衔接、枢纽快速转运、信息互联共享、装备标准专业、服务一体对接的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体系。完善多式联运经营人管理制度,建立涵盖运输、包装、中转、装卸、信息等各环节的多式联运全程服务标准。支持基于标准化运载单元的多式联运专用站场设施建设和快速转运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建设集报关报检、国际运输、多式联运、仓储加工、信息处理、跨境电商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跨区域集聚辐射作用的国际综合物流枢纽。

  八是构建全球物流运营和供应链服务体系。依托中国的全球物流能力,推动国际运输、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贸易企业、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其他相关企业加强合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加强信息对接、协同发展、共享商业机会,形成全球供应链服务的能力,构建共享共赢的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生态体系。

  九是构建全球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提升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按照“统一标准、对等开放、互联互通、共享服务”的理念,构建全球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收集处理国内外各物流活动主体、各环节及物流资源的信息,为物流企业提供国际物流运行的实时在线信息,优化国际物流资源配置和运行控制。

  完善全球物流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构建全球物流体系,工程宏大、任务艰巨、周期很长,会面临一系列挑战与困难。一个友好共赢的国际环境对保障全球物流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第一,全方位推进国际物流合作。中国需要统筹战略与战术、近期与远期,秉承“开放、包容、共赢”的理念,以“多层次的国际物流合作对象、多元化的国际物流合作方式、多渠道的国际物流合作形式、多领域的国际物流合作内容、多任务的国际物流合作进程”来务实推进全球物流体系的建设。

  第二,加强与各国战略对接及政策沟通。将全球物流体系建设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就国际物流发展战略、政策、规划与各国进行充分交流,联合制定合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为共同推进务实合作提供政策支持。

  第三,积极参与全球运输、物流、通关治理。深度参与国际铁路、航空、海运、公路、邮政、快递等相关规则、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高中国在全球运输、邮政、快递中的话语权,保障国际物流通道与供应链安全。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进国际油气管道互联互通。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双边与多边运输合作机制建设,推动与国际通用运输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对接,消除跨境运输制度性障碍。加强各国海关合作,降低清关成本,缩短中转时间,推进通关便利化。与各国共同建立统一的全球物流政策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推动形成兼容规范的全球物流政策体系。

  第四,加强资金保障,创新融资方式。进一步完善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国际资本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积极探索PPP模式,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国际机构资本等参与到全球物流体系建设中来。对重大建设项目给予财税支持。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领军物流企业、创新型物流企业的金融支持。

  第五,支持物流企业整合国际资源。支持物流企业开拓和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提升其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不断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支持优势物流企业联合或参股、收购、兼并周边、新兴市场、欧美各国物流企业,延伸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相关部门可考虑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在多方面给予支持;有关部门可为物流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和法律服务。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