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供应链管理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徐冠巨:建议把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发布时间:2018-03-05 09:30:51 央广网(中国广播网)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改革开放40年,我国如何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如何有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补齐供应链服务体系短板,可以有效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认为,高效协同的现代供应链服务体系,能够把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各类生产性服务联系起来,并深度融入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率、系统化的服务和支撑。

 

为此,徐冠巨呼吁把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

 

运输“一朵棉花”背后的中国制造转型潜力

 

当了20年的“老委员”,2018年,徐冠巨首次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老委员”变成“新代表”,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社会责任。近年来,徐冠巨一直将国民经济的短板――生产性服务业的物流作为关注的焦点。在他看来,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从一朵棉花的运输账本看出了我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徐冠巨介绍说,通过传化网提供的全链条智能物流服务,可以把15天的运输行程缩短至4-7天。同时,传化网在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结算及供应链金融等各个环节为上下游纺织印染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实现从新疆到浙江、从棉花到棉布全过程物流降本40%左右。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如果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够给国家带来万亿级的新增效益。”国际物流界通常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12.1万亿,占GDP14.6%,是发达国家的2倍。

 

如何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徐冠巨表示,数字经济起关键作用。过去十年,数字技术很好地服务了我们的生活与消费,未来十年,数字技术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产与制造,应用好数字技术,发展产业互联网,建设物流供应链体系,可以减少大量重复无效的流动,让整个经济运行体系更加有序和高效。

 

我国供应链体系仍滞后:存在意识薄弱、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

 

“纵观主要发达国家制造强国的发展路径,发达的供应链体系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供应链服务体系仍是点式、割裂、不系统的传统经营状态。对此,徐冠巨认为,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发展供应链体系的意识较薄弱。徐冠巨提到,不论是一部分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还是年轻创业者,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意义都认识不到位,同时对生产制造也缺少了解,看不到供应链服务中的“蓝海”或找不准切入点。同时,许多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存在重视引入见效快的投资项目,而忽视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供应链服务的情况。

 

其次,供应链的主干没有打通,组织化程度低。“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没有有效的连接起来,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没有打通,各类生产服务无法形成系统化的协作,也难以与生产制造紧密联动。”徐冠巨进一步解释说,企业之间缺少开放共享的供应链信息化平台以及交易支付平台;各个城市物流、仓储等供应链基础设施布局散乱、功能单一,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供应链物流中心;公、铁、水也未能有效衔接,多式联运发展滞后;最终缺少大型平台型企业对供应链的整合与支撑。

 

第三、政策支持有待完善。徐冠巨坦言,虽然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但由于许多地方对供应链体系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深度还不足,管理职能也比较分散,能够出台具体实施细则、走完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比较少,因此发展供应链服务体系所必须的要素基础目前来看还不够。

 

建议:发展基于供应链的“务”联网

 

如今,补供应链服务体系短板已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如何补短板,徐冠巨在此次两会议案中建议到:

 

首先,多一点“政策红利”,汇聚更多资源。高度重视供应链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作用,把供应链服务列为重点扶持产业,出台专项规划和系统性政策。

 

其次,除了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引导、支持更多资源要素投入到供应链体系发展中,还要加大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供应链主干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共享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引导和推动供应链各节点主体向平台集聚和信息共享。

 

 

同时,培育一批具有共享理念和平台模式的供应链龙头企业至关重要。在国家层面和各地区、各行业,支持平台型龙头企业组织和协同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企业高效协同、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为生产制造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系统化的生产服务解决方案。

 

“当前,各行业中,物流企业贯穿供应链上下游,向供应链服务转型具有先天优势,可以重点鼓励具有平台基础和信息化优势的物流企业加快延伸服务链条,提供供应链增值服务,率先向供应链服务平台转型。”徐冠巨说。

 

此外,“智能制造”需要“智能服务”,鼓励发展基于供应链的“务”联网。引导和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将孤立的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服务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生产服务网络。

 

最后,以更便捷、更智能的方式分享信息、交换资源、调度生产,从而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率、系统化的服务和支撑。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