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业物流 > 正文

快递末端创业:6大场景+5个锦囊+4个痛点+3个主体

发布时间:2018-07-04 10:49:18 递易

这篇文章是笔者近期连续出差,与各地的快递末端从业者沟通探讨,关心、关注快递末端项目资源方的深度交流(半夜整理文章时还有多个小窗口在互动)。结合笔者过去积累的大量多场景末端实操经验,以及与内部团队反复培训学习后,整理了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这里对行业背景不再多做赘述,很多客观数据及利好政策包括细则都可在网上检索,近几年,多种模式的案例也在全国各地陆续落地。快递末端正朝着一个独立产业的方向发展,先行一步的快递末端创业者可能会在长期摸索中成为“先烈”,但2018年无疑会有大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案例落地。无论你认不认可,如果你还没有认真思考过快递末端如何做,你已经落后这个时代了。
 
快递末端究竟怎么做?如果先作一番行业分析,再到现状综述,最后给出具体的建议方案,那完全可以出一档专栏了,在此之前,笔者不妨先梳理一下做好快递末端的六个前提,我把它叫做“快递末端一二三四五六”,读完本稿后的朋友如需交流,可与我线下联系。
 
01一大核心
 
区域自治、独立品牌是一大核心
 
这是最核心的前提,首先需要确认,你要做的快递末端姓什么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快递末端的形态无非“人工驿站”模式,“智能快递柜”模式,各种“自提点”模式以及各种“众包跑腿”模式等,但行业内智能快递柜品牌不下十个,人工驿站的软件不下五十个,自提点也好,众包也好,更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
 
我们也都知道快递末端项目是通过解决“超高频”、“超刚需”的快递末痛点进而与用户实现交互,从而建立“快递+生活服务”的平台,形成一个流量汇聚、流量经营、流量变现的路径。
 
总之,不管是掌握快递资源的快递网点公司来做,还是掌握落地资源的地产物业开发商来做,或者通过整合资源自建平台的创业团队来做,在倾尽了资源、散尽了积蓄,是想帮别人做规模、做数据、做平台,还是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呢?
 
一统江湖的快递末端平台一定会有它足够的份额,但是快递末端的市场充分大,未来也一定是百花齐放、千帆竞技、万马奔腾。尤其是流量汇聚后的价值挖掘这一阶段,对外来平台、外来品牌、本地资源方和本地创业者来说,他们的核心利益是相互冲突的,而解决这一冲突的出路就是区域自治,就是独立品牌!
 
02两个趋势
 
集约化与智能化是两个必然趋势
 
自从去年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上国家邮政总局刘君副局长提到“快递末端必定是集约化、智能化的趋势”后,这已经是行业的共识了。
 
整合最多的快递共同派送,各种末端软硬件、黑科技竞相登场,目的就是降本增效。单一品牌的快递撑不起一个末端体系,说白了,没有足够的快递量是裹不住成本的,过去甚至现在,仍单一品牌的末端实践足以证明。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体验的需求依靠传统末端收派模式已难以满足。
 
所谓智能化,意味着你要有自己的系统、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或APP平台、自己的智能快递柜等硬件设备。
 
另外,过去多年因为同质化服务,快递公司之间相互竞争激烈,目前又都发力做自己的线上商城,笔者不做评价,但笔者坚信快递末端的未来一定是“合”的趋势。
 
03三个主体
 
充分理解“用户”、“快递公司网点”、“物业”三个主体的真实需求
 
用户的需求其实很简单,随着生活方式及消费方式的转变,尤其90后、95后进入社会,快递已成为类似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需求。你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需要取件、寄件,你肯定希望快件能及时送达,不能丢失,信息不要泄露,而且服务体验要好。如果在快递收发的基础上还能让你持续享受更多增值服务,那就更好了。
 
快递公司网点的需求就更实际了,目前110万一线快递员日均派送1.4亿单快件,快递业务量仍然持续增长,招不到人,在价格战这一背景下收件越做越亏,派送时效压力下的各种罚款,快递末端转型的趋势下能不能抓住这波也可能是最后一波机遇,是“小哥”和“老板”们的痛点。
 
物业公司本来无需烦恼,因为以前快递量不大,门卫可能就代收了。然而,随着快件量越来越大,一是物业放不下,二是随之而来的丢失、错拿、破损、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让物业公司望而却步,快递员进社区派送也让有品质的物业公司两难:允许入内,车子撞到了老人、小孩儿怎么办?擦到了业主的车子怎么办?甚至撞到了小猫小狗都可能产生纠纷,关键是安全问题;禁止入内,业主又有真实的快递需求。
 
以上三方的真实需求,关注快递末端项目的创业者必须要充分理解。
 
04四个痛点
 
相信大多数快递公司网点老板都有这样的共识:快递越来越不好干了。
 
总结一下有四个痛点——
 
第一,整体快递行业的利润已达冰点。
 
客观的讲,快递公司网点的收益来源只有两项,一是揽件,二是派件。同质化网络、同质化服务的主流快递公司纷纷上市后,对市场份额、对数据的需求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价格战”,很多地方已经两块八全国发了,哪里还有利润?面对股民用脚投票,面对用户维权意识提高,各家快递公司都在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设置罚款,一年几万块钱的罚款已经是经营不错的了。
 
第二,派件成本高、派件效率低。
 
目前一线快递员人均日派单量120单,风里来雨里去,快递员兄弟们特别辛苦,下半年旺季,电商促销节点工作量翻倍,大早上分拣、拉件,白天大街小巷、楼上楼下,总有一些用户电话打不通,总有一些快件派送不成功。
 
第三,快递员招聘难。
 
一线快递员以20-30岁为主,但是客观的人口数据显示85后比80后少,90后比85后少,95后更少,并且快递员高强度的作业也降低了年轻人的择业意愿,人员招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业务量增长的速度,通过招聘补充人力解决快件派送问题已经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了。
 
第四,我认为也是核心,快递包裹自带流量价值得不到有效开发。
 
不是不想开发,是不知道怎么开发,毕竟不是多年实践已经门儿清的纯快递服务,最近一两年听到的、看到的协助解决快递派送,协助开发快递流量的各种平台三方,各种“快递+”模式眼花缭乱,也担心自己的流量被他人掌握受制于人。快递末端确实是个新生意、大生意,而要把这桩生意做好,就一定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05五个须知
 
第一,磨刀不误砍柴工,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要搞清楚快递末端到底怎么玩?也就是充分调研适合本地的商业模式,跑动中解决问题没有错,大的方向不能跑偏,鞋子掉了可以捡回来,腿跑折了一切玩儿完,推倒重来就太消耗了。
 
第二,左右逢“源”,“源”在哪里?快递末端要整合,有没有快递资源很重要。一家两家还不够,能不能整合或者相互抱团儿?这需要眼界、格局和胸怀!
 
快递末端要落地,有没有低成本或者共赢模式甚至保证前期零成本落地的地产物业资源?智能快递柜需要进场,哪怕是开门店,也不是随便就能找到,实际上,门店成本更高。快递末端要做好,有没有对应的政府资源?
 
2018国办一号文已明确定位:智能快递柜或者快递末端服务场所属于公共属性,纳入便民服务、民生工程计划。有明确的利好政策,一些区域有明确细则支持,过去我们闷声做快递,现在要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没有以上资源,项目落地恐怕不会那么顺利。
 
第三,团队至关重要,有没有专业的人?切记不要不懂装懂。项目启动后的快递对接、落地谈判、政策梳理,智能快递柜或人工站点布局后的运营管理,软硬件产品的技术维护、升级,适合本地的流量经营方案,基本的备案、工商、法务、税务等一系列问题都迫切地需要专业分工。
 
第四、有没有足够实力,核心是资金。快递末端不是三万五万、十万八万的项目,靠引进一个品牌做简单的本地招商加盟来收费,这种模式长久不了。而打造自己的快递末端项目壁垒需要有充分的投入准备,开源节流可以治标,投资转型建立真正的本地平台才治本。
 
第五,选择靠谱的软硬件合作方。什么是靠谱?能够使本地平台利益最大化、满足本地需求,能够快速升级迭代,搞清了商业模式,整合了多方资源,搭建了专业团队,投入了真金白银,能帮助你打造自己的品牌、自己项目的技术合作伙伴才最靠谱。
 
06六类场景
 
第一、高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全国有3000多所各类高校,每所高校有学生人数15%-25%之间的日均派件量,派件量的5%-10%是该学校的日均寄件量。单点件量大且集中,可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第二、社区。全国有50多万个各类社区,区域化、分布式的,覆盖本地最多的用户,尤其是有网购习惯的、常用快递的年轻用户,适合打造本地“快递+生活服务”平台。
 
第三、商务楼。全国有80000多幢商务楼,聚集了最优质的白领及商务人士,以快递服务切入,可提供“快递+综合服务”。
 
第四、工厂园区。大型工厂、大型园区人员密集,快递单量较大,快递管理问题突出,类似高校,可提供一站式的“快递+综合服务”。
 
第五、医院。人员集中,院方医生护士工作繁忙,电话或者上门送件都有诸多不便,患者及家属的快递需求也旺盛,可以布局。
 
第六、乡镇。对更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增长,农村电子商务刺激农特产品外销,使得乡镇场景的快递上下行需求正爆发式增长,个体户式、无品牌化、技术手段欠缺的现状适合整合。
 
以上是过去一段时间对末端认知的梳理,总结完“快递末端一二三四五六”。
 
快递末端服务最理想的模式是可根据场景变换而调整的,一种是“以人工驿站为主,再辅助智能快递柜设备24小时服务”,另一种是“以智能快递柜等智能设备为主,人工驿站等门店为辅,微信公众号或APP为核心”,且应用的全部是本地化品牌。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