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正文

“拼多多”催生电商“拼团大战”?供应链巨头发声“要拼供应链,更要拼共赢链”

发布时间:2018-08-17 09:48:42 中食财经、万联网整理

6月,京东上线“京东拼购”小程序,提供拼团项目服务,其中设置9.9元拼购专区,商品最高仅卖9.9元。8月,阿里巴巴旗下淘宝联合支付宝上线拼团功能。“8·18”期间,苏宁易购也上线了主打正品拼团概念的“苏宁拼购”,并将8月8日定为“拼购日”,据称其单日订单量已突破500万单。

电商纷纷加入“拼团”大战,首先在拼什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表示,“供应链升级将是我们很长时间内的战略重点。拼多多的最终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但我们现在对上游的投入和整个产业链的赋能都太弱了。”

看来,黄峥最先意识到供应链是社交电商短板。随着以“拼团”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黄峥的困惑能否化解,中小品牌在其中有无机会?对此,中国首家A股供应链上市公司怡亚通表示,“社交电商拼团,不仅拼供应链,更要拼共赢链”。

生于流量“死”于供应链

打通“最后一公里”

黄峥曾表示,社交电商发展的驱动力是互动和供应链创新。拼团契合了社交时代人们愿意分享好货心理,能非常快的,把相似需求通过社交媒体聚集起来,再将其捆绑反馈给上游的生产商、产地、供应商。但遗憾的是,经过三年摸爬滚打,消费者需求被拼多多聚集后,并未反馈到最佳供应商,充斥拼多多的,反而是“小米新品”、“三星智能”等山寨版,理想和现实,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对此,曾在宝洁公司任职多年,现任怡亚通服务平台总裁温晓林分析,社交电商“生于流量、死于供应链”,很可能是看对病,开错了药方。

在温晓林看来,拼多多社交电商成功的核心,在于打造一条从消费者到制造商的C2M柔性供应链。但电商模式天生轻资产运营,主要解决供需信息不匹配,在上游制造、生产、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缺乏积淀和优势,这就导致消费者需求被聚集起来以后,缺乏和生产商及供应商对接的渠道。

有业内人士表示,拼多多模式具备"少量SKU+海量订单+短爆发周期短"三大特点,黄峥甚至规划小批量生产定制产品,这与工厂品牌较为匹配,而与上游对接,正是以怡亚通为代表供应链公司强项,一旦打通“最后一公里”,拼多多供需失衡矛盾很可能化解。

因此,对于拼多多因低价山寨品牌充斥而被吐槽,温晓林表示:低价未必劣质,社交电商只要运用好供应链管理,通过对上游进行透明化、数据化、共享化赋能,就能够节约成本,实现“低价优质”。以怡亚通为例,公司业务涵盖母婴、日化、食品、酒饮、家电五大板块,上游对接2000多个厂家,运营40多万个SKU,行业积淀多年。尽管黄峥表示要加强上游的投入和整个产业链赋能,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供应链升级,不妨考虑和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合作“打通最后一公里”,更节约成本提升效率。而随着阿里、京东、苏宁易购等巨头纷纷“拼团”,都可能遭遇供应链困惑,这也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了机会。

从供应链到共赢链

核心是共享和赋能

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随后又有企业提出“无界零售”,“盒马生鲜”、“无人零售店”等新业态不断诞生。在供应链行业,也在进行一场从“新流通”到“新零售”的变革。

在怡亚通看来,目前国内品牌商超过10万家,终端零售商达数百万家,中间代理商和服务商超过50万家,行业整体“散、乱、穷、小”,只有把新流通扁平化、社区化、共享化,中国的流通行业才会有希望。而供应链就是一个“桥梁”,是上下游客户在交易过程中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高效运作的桥梁。新零售,就是用新流通去改造传统零售。

2018年4月,拼多多举办“拼工厂”开放日,组织消费者走进植护、可心柔两家纸巾工厂,展示“爆款”原材料、工艺、供应链,成本结构等信息,解密“便宜有好货”的商业逻辑。据悉,其29.9元包邮的纸巾有28包,每包利润只有3.2分,高峰期一天卖出20万单,其低成本关键在于定制化产品+优化供应链。以怡亚通为例,公司深耕母婴、日化、食品、酒饮、家电等行业多年,对如何实现“便宜有好货”已有诸多成功案例,可以为电商在内的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温晓林表示,为上下游客户在交易过程中提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通过共享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满足“便宜有好货”需求只是一个方面,供应链企业要向共赢链发展,要为合作伙伴实现赋能。

在温晓林看来,怡亚通和拼多多,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赋能方式。拼多多主要是利用社交电商引流并聚合需求,通过C2M柔性供应链,为消费者和植护、可心柔这样的制造企业搭建起桥梁。而怡亚通更多是用互联网+供应链的手段,对供应链中C端、B端赋能,通过提升整个供应链效率产生价值,二者具有互补性。为此,怡亚通开展了4个方面工作。

首先,怡亚通要帮助中国终端商店变革与转型升级。其次,怡亚通将终端商店原有被电商冲击失去的销量争取回来,通过互联网增加销量,通过平台使销售量、利润得到增长。第三,帮助终端商店做大做强,逐步成为智慧商店、未来商店。最后,通过打造“三好节”,实现新流通扁平化、社区化、共享化,最终达到“品牌+商店+消费者”共融共生。

为此,怡亚通提出采用“合伙人制”,面向全社会开放合作体系,通过项目融合、文化整合与业务联合的“三合”战略,第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发展60个合作伙伴,通过3-5年完成30万家连锁加盟。公司表示,将通过星链O2O服务、智慧门店系统以及所打造的线上线下联动的“星链三好节”等,打造品牌联合国,全面赋能打造30万家新连锁加盟店,实现从供应链到共赢链的变身。

现场签约1.6亿

中小品牌如何玩转共赢

作为A股首家供应链上市企业,2017年怡亚通营收686亿元,上游对接一大批世界500强。其实,公司很早就成立品牌孵化中心,专注为中小品牌赋能。

2017年3月,怡亚通与百润品牌孵化项目落地。这是公司实施生态战略后落地的首个品牌孵化项目。怡亚通以贝舒乐品牌的孵化项目为触发点,打造与中小品牌合作共赢案例,怡亚通通过自身品牌打造、营销策划、分销网络优势,让贝舒乐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快速提升,销售翻倍增长。

温晓林表示,作为供应链巨头,怡亚通具备很强的营销、分销、市场运营能力,而中小品牌最缺乏的往往是品牌定位、市场策划等“软实力”,2018年7月,怡亚通成立“中国品牌成长联盟” 创立“知本成长营”、“模式定制营”、“孵化成长营”三阶营销服务 ,就是为了帮助中小型企业,使其脱颖而出。

据悉,“中国品牌成长联盟”整合了中国广告协会、世界500强高管、行业智库、怡亚通线下200万家门店和控股10000多家门店,以及京东、天猫、唯品会、自有星链和连锁加盟平台等资源,是目前为数不多能够“又说又练”,从策略到落地到渠道分销的营销联合体。

2018年4月,曾经火遍全国的“活力28”复出与怡亚通合作,在加入“中国品牌成长联盟”后,怡亚通为其进行品牌、产品、传播、渠道全方位升级,在首次全国招商会上,现场签约1.6亿元,相比2017年增加20倍以上。

合作后,活力28依托怡亚通渠道网络进入数万家门店,快速与消费者接触,并进行销售拉动,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计划正在按计划推进。

有业内人士表示,相比单纯的品牌营销咨询策划,怡亚通“中国品牌成长联盟”具备“教练员+运动员”特点,同时和基金公司合作打通融资渠道,成为中小品牌的助推器,创业品牌的孵化器,在目前中小品牌和企业遭遇压力大背景下,很可能打造出一批成功案例,成为新流通改造新零售的变局者。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