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信息 > 正文

2019年邮政重点任务公布 物流企业的机会在这里

发布时间:2019-01-08 08:36:35 万联网

1月3日,2019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对全国邮政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总结了改革开放40周年以及2018年的全国邮政业的成绩,还全面分析了当前邮政业面临的新形势,更重要的是,还科学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2019年邮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邮政管理部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始终坚持改革开放,邮政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根本性突破性变革。邮政业业务收入从1978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7870亿元,增长了1542倍,占GDP比重接近0.9%,占全球邮政业比重1/6。我国快递服务从无到有,业务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位列世界500强113位,排名全球同行第2名。民营经济蓬勃发展,7家快递企业陆续上市,已形成1家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5家超500亿元的企业集群。

2018年我国邮政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全年预计完成邮政业业务总量12300亿元,同比增长26%;业务收入7870亿元(不含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增长18.81%。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505亿件,增长25.8%;业务收入完成6010亿元,增长21.2%。新增社会就业20万人以上,支撑网上零售额6.9万亿元,支撑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超过3500亿元。服务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达到318个,直接服务制造业年产值达到2172亿元。

会议还明确了2019年邮政业改革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马军胜在对2019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时指出,预计全年邮政业业务总量完成15000亿元,同比增长22%;业务收入完成9300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600亿件,同比增长20%;业务收入完成7150亿元,同比增长19%。新增直接通邮建制村5000个。邮政、快递服务满意度持续提高。

另外,会上国家邮政局还对2019年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的部署。这些内容也是众多的物流企业最为关心的话题与内容。毕竟,国家规划的工作重点以及提出的发展脉络也是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机会。

记者注意到,2019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谈得最多的就是跨境物流。会上提出,在促改革扩开放方面,将推动跨境寄递领域改革,扩大行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更多的跨境寄递通道平台。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重点口岸大胆探索寄递物流、仓储运输新模式,提升跨境寄递的通关、转运分拨、多式联运能力,大力发展边贸快递,推动“邮政业+跨境贸易”发展。鼓励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加强重点区域的国际多边和双边合作,整合境内外收寄、通关、运输、分拣、投递等资源,发展“混合递”,形成面向全球的一体化、综合性跨境寄递网络,融入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国“智造”。

电商物流自然也是2019年的工作重点。国家邮政局将积极推动电商快递协同发展,引导寄递服务与电商商品价格相分离,并适应消费需求变革,打造“快递+电商”中国方案升级版,继续提升网络覆盖度、稳定性和柔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更好支撑线上线下一体新型流通、社交电商等新型电商发展。培育“电商+寄递”扶贫项目,重点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提质效育动能方面,邮政业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寄递+先进制造业”,高效整合上下游资源,创设制造业“移动仓”和“移动工厂”,积极服务制造强国建设。应用“互联网+寄递+服务业”模式,推动邮政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科技、健康养老、体育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联动协同,服务智慧社会建设。

“快递下乡”工程也将提速,在乡村基础网点建设上鼓励共建共享共用。为了助力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邮政业2019年计划基本实现全国建制村直接通邮。持续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换挡升级,推动农村地区自提网点、公共取送点、县级快件分拨中心共建共享共用,合作开发运输线路或委托第三方运输,助推农村电商配送站点建设。年底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5%。

绿色物流也是今后发展的主旋律,此次会上也提到了当下存在的快递垃圾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措施。为了加快绿色邮政建设进程,邮政业将研究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认证和绿色采购,有效降低快递封装胶带、传统塑料袋平均用量,年底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推动电商平台共商共治,力争一半以上电商快件不再进行二次包装。推动1万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塑料制品、纸箱等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在末端网络建设方面,继续实施“末端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夯实末端基础,推进公共末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共同投递和智能终端服务体系。同时,2019年还将拓展科技创新应用范围,增强人才资源支撑能力。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