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1 09:32:28 交通运输部

“目前很多小区信报箱还是传统设计模式,无法满足‘网购族’需要,使用率低、大量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普遍服务司司长马旭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加快推广智能信包(裹)箱建设,助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用邮需求。
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我国函件业务量以年均14.94%的速度下降,而包裹业务量年均增长45%。马旭林说,“一降一升,至2018年年底,包裹业务量已经是函件业务量的20倍,达到536亿件(包含邮政普通包裹)。”针对包裹激增趋势,国家邮政局一直致力于推广传统信报箱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和使用工作,解决末端投递“最后一公里”问题。
“智能信包箱优势明显,可实现普快一体化、使用便捷化、运营平台化。”马旭林说,智能信包箱既保障了信件、报刊等邮政普遍服务投递需求,也为快递投递提供了便利条件,投递效率大幅提升。依托“互联网+”,可对接物业系统进行封闭式管理,安全更可控。产权基本上归业主所有,后续运营管理由生产商和物业共同承担,这为助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实践。
据了解,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智能信包箱保有量达27.9万组,主要是以中国邮政集团、顺丰集团、京东集团等企业为主建造的,箱递量达43.75亿件。
“这些箱子远不能满足‘网购族’需要,并且建设成本也都以各种形式分摊到了消费者身上。”马旭林认为,智能信包箱一直没有相关法规政策保障,无法与住宅楼房同步规划。“我们调研发现,快递企业建造的智能箱被一些物业公司、社区认为是商业服务性质,设置了不少限制条件,甚至要收取代投费、场租费等,制约了其建设进度。”马旭林说。
“加快推广智能信包箱建设,将惠及千家万户。”马旭林建议,希望将智能信包箱建设纳入《住宅设计规范》等相关法规标准,明确其公共设施属性,并作为强制性标准与住宅楼房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2023年8月公路货物运输量
- 2023年8月水路货物运输量
- ISO/TC 315“冷链物流”召开第四次全体工作会议
- 数字普惠进地头 运满满冷运助力果蔬快上车
-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生动样板——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司长杨正伟谈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
- 李小鹏调度中秋国庆假期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和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平安便捷交通物流畅通有序
- 从两份榜单看民营经济新发展
- 横琴口岸客货车联合一站式部分车道开通试运行
- 国家邮政局:10年来快递行业实现“年均百亿”到“月均百亿” 跨越
-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再升级
- 习近平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先锋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