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正文

区块链“国家队”成绩出炉:业务量超300亿!

发布时间:2019-07-08 09:51:33 中物联区块链分会

2018年9月,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五家银行上线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助力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7月4日,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邢毓静表示,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已接入深圳市28家银行、483家网点业务上链运行,对外付汇业务量已超300亿元。

作为区块链领域的国家队,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已经上线多项应用场景。目前包括: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跨境融资、国际贸易账款监管、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等业务上链;此外,微票通业务也将于近期上链。在区块链监管方面,该平台为监管机构提供了贸易金融监管系统,实现对平台上各种金融活动的动态实时监测。

接下来,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将加快生态建设和全国推广,并准备与香港贸易联动平台等境外同类平台对接,提供更多更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未来,该平台将连接更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下属的同类平台。

对于区块链业务,邢毓静表示,鉴于区块链技术中统一账本的实时共享特点,由企业源头录入跨境交易信息,信息无法篡改,银行和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可实时获取信息并追溯,消除了人工重复核验、验真难、虚假交易等问题。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金融平台的优势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表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平台有三大目标,第一信息可穿透,第二就是信任可传递,第三就是信用可以共享。同时也实现了三大能力:包容性对接,可溶性共享,对等性互联。

区块链技术有三方面特点:一是数据难以篡改,可承载价值。与纸质凭证相比,电子数据容易复制和修改,当其用来承载价值,存在风险隐患,区块链技术则通过共识机制设计,使电子数据难以篡改并让复制无效,成功避免了电子数据的缺点,为数据存证的应用创造了基础条件,“价值互联网”成为可能。

二是账本公开、数据自主流转。参与方依协议共同维护一个公共账本,每一笔交易经全体共识后记账。公共账本上的数据全体可见,可有效保证数据主体的访问权和数据可携权,赋予数据主体对自身数据更为灵活的处置能力。通过数据链上、链下分级加密存储,可在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不可篡改,实现数据在不同应用间更高效的自主流转,符合GDPR发布后的技术发展趋势。

三是参与方对等、网状协作。这为参与方之间没有显著的层级或从属关系的跨机构协调,提供了便利,无须在组织结构上进行协商,只要将业务规则固化到区块链的初始设置中,即可开展,简单快捷。

可以说,区块链系统天生就适合做成多方协作的平台,是新一代通用开放平台的首选技术架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金融平台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上依靠人工,业务效率低,融资成本高,重复融资、虚假融资风险大等贸易金融难题。在央行公信力和区块链技术的双重加持下,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正显现自己独特的优势,为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一种金融科技视角下的有效方案。

多家银行均已布局区块链应用

在央行推动下,金融领域率先试水区块链技术,目前国内多家银行均已布局区块链应用。如中国银行自主研发的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落地;建设银行与IBM联合开发区块链银行保险平台;工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完成了金融产品交易平台的原型系统建设;招商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直连清算系统等等。

可以看出,这些区块链应用主要是用以解决金融服务领域在支付、资产管理、审计及征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支付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优化工作流程,方便小额支付业务的开展,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效率等。

8月29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区块链技术将会渐近式发展,刚开始在小而美的闭环场景落地会更实际、成功可能性更大,也容易树立信心,在这些方面其实最典型的例如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数字票据,这些是对于防范风险、服务于小微企业的,这些比较典型的应用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