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业数字化 > 正文

南方电网:坚持对标一流 全面建设现代数字供应链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23-02-07 16:04:32 国企改革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资委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的工作部署,创新提出“一中心四大业务链”(供应链服务调配中心和数字采购、数字品控、数字物流、数字监督四大业务链)为基础的现代数字供应链体系,成为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有力支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一、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重构供应链管理体系

围绕供应链管理的“资源保障、价值创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三大战略作用,系统推进供应链改革。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重构供应链管理体制、业务体系、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供应链职能管理,推动供应链管理定位由“保障服务”提升为“战略运营”,以“四化一型”(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数字化和平台型建设)为路径,以“四种能力”(战略支撑能力、资源保障能力、风险防控能力、价值创造能力)为基础,以“四全管理”(全周期管理、全过程服务保障、全方位风险防控、全要素效能管控)为目标,强化供应链管理改革顶层设计。二是优化体制机制。以专业化整合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供应链职能管理和服务支撑两条主线,网、省、地三级的“两纵三横”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架构。整合全网供应链业务和资源,以集团化模式打造南网供应链集团,构建供应链共享服务平台,对内对外提供规范高效的供应链服务。动态优化采购策略,实施物资全面质量管理、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等专项行动,推进采购集团化、品控一体化、仓储区域化、物流市场化、风控智能化。三是强化集团管控。以采购管理为切入点强化全过程管理,实行统一的采购平台、规范标准、采购策略、工作流程、供应商和采购专家库等采购“六统一”管理,发挥规模效应。采购项目100%“上平台、进基地、进商城”,网级物资采购集中度由2019年37%提升至2022年90%以上,采购管理延伸至大集体企业,物资、工程项目采购时长比2019年减少33%、50%。推进仓储业务集约化,统一全网仓库规划,压减仓库数70%以上,公司储备集中度超过80%,联储联备物资金额超过1亿元,平均库存较2020年同比下降28%,有力支撑“两金”管控目标完成。

二、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

以“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为方向,建成全网统一的供应链信息化平台,推进供应链对象、过程、规则数字化,驱动供应链业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运营转变,解放操作层、支撑管理层、辅助决策层。一是建立网省供应链服务调配中心。推进供应链数据共享与深度挖掘,实现资源统一调配、业务实时监控、风险集中管控,打造“供应链控制塔”。二是创新数字采购模式。实施全流程电子化采购和在线监控,战略物资推行LCC采购,创新计算机辅助评标模式,量化评审要素,实现计算机90%自动赋值,提升采购质量和效率。建立供应商进阶管理模式,开展供应商分类分级管理,实现供应商评价大数据在采购的全流程应用。三是打造数字品控能力。深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差异化建设“基本检测平台+创新检测平台”自主检测体系,自主检测比率超过77%,广东茂名“检储配集成”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近500家电力装备企业实现工业互联,实时采集物联工厂信息,支撑远程全景品控。四是强化数字物流服务。全面推广“区域仓+周转仓”和“云仓”模式,加快仓库3D建模等12个人工智能场景的应用,推动仓储作业“机器代人”,打造佛山、深圳等一批绿色智能仓库,物资供应时效和物流服务显著提升。自建物流运力平台,有效整合上下游物流资源,平台注册供应商近2000家,并不断增加。五是提升数字监督实效。按照“全周期管理”理念,融入业务开展专业监督,基于易发风险点梳理形成82条数字监督规则(探针)并持续迭代,开展风险实时透明化管控。全年量化判断、自动推送预警信息3万余条。聚焦采购关键环节风险,通过投标文件雷同分析、硬件特征码分析等系统功能,实现对围标串标和专家异常行为的智能分析,推动采购全过程风险智能识别和实时预警,功能上线以来因“硬件特征码一致”否决投标供应商295家次。

三、坚持底线思维,以标准化促规范化,推进供应链全过程风险防控

统筹发展与安全,围绕“保供应、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目标,将合规管理嵌入供应链各环节和全流程,创新构建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式,着力防范化解供应链风险。一是坚持专业化风险防控。对照ISO 31000等国际风险管理标准,坚持“基于风险、系统化、规范化、持续改进”,在南方电网公司“1+N”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总体框架下建设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打造“1(体系手册)+2(风险评估指引、风险管理指引)+2(风险库、风险管控策略)”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发挥好“廉洁高效、安全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二是系统建立风险评估标准。以业务事项、流程节点为评估对象,聚焦供应链风险特点,提出廉洁、交付、财务、作业、网络、合规6个一级风险和供应中断等19个二级风险。运用三要素法、头脑风暴法等评估工具开展风险识别,采用定性或半定量方法或其组合开展风险分析,应用“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自由裁量权大小、业务监督情况”三要素确定廉洁风险高、中、低风险等级;从后果(S)、业务发生频率(E)、可能性(P)维度建立符合电网企业供应链实际的SEP取值标准,确定其他类型风险高、中、低、极低四个风险等级。牵头编制的《电力企业供应链合规风险管理实施指南》纳入中电联团体标准。三是建立健全体系运作机制。坚持“全周期、动态、分层分级”原则,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责任体系、保障体系、监督体系,完善运作机制,促进供应链业务规范、高效、廉洁。突出“管业务必须管风险”,将风险控制措施嵌入业务流程实施常态化管控。注重动态管理,及时通过风险信息单传递风险变化信息、调整风险库。四是闭环管控推动效能与合规双提升。组织开展每月重要岗位自评、每季度专业自查、每半年部门检查、每年对下属单位检查。组建 1800 人的供应链监督队伍,对风险管控情况开展常态化监督和追责问责处理,强化风险管控措施的刚性约束及问题闭环整改。推动重构管理制度16份,建立长效机制6项,采购项目数从4万个逐步压减至6000个,原先分散在基层的风险点得到集中管控,关键环节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以来专业领域立案数连续两年两位数下降。

四、坚持互利共赢,激发产业链集群效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

发挥央企“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开展强链、固链、稳链工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一是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落实“六稳”“六保”等要求,将重点工程、重要民生工程等纳入重点保障项目,克服疫情等影响,开辟采购“绿色通道”,全力保障±500kV大湾区中通道直流背靠背等重点工程物资供应,推动上下游企业加快复工复产,业扩物资供应时间大幅压减80%,助力广州、深圳营商环境“获得电力”指数全国排名前四。抓实重要设备供应保障,形成保证安全生产的备品备件储备目录和保障清单,健全联储联备、供应商协议储备、电力企业联合储备等综合储备机制,防范化解断供风险。二是提升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围绕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优化价值链。优化完善采购策略,通过优化调整集团采购目录,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引领力度和自主创新支持力度。着力打造能源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依托国家特高压直流重点工程,引导产业链加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克特高压柔性直流等核心技术,有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带动产业链技术升级。昆柳龙工程创造19项世界第一,核心技术实现自主研发,关键设备均实现国产化。三是打造互利共赢的供应链生态圈。大力推动绿色采购、绿色包装、绿色物流,将绿色供应链理念向上下游传导,推动能源电力产业链持续向绿色高端智能化转型。深化供应商“四个一”服务(线上服务“一号通”、线下服务“一站妥”、招投标业务“一次都不跑”、供应商登记“一天就办好”),供应商登记数从6万家增加至14万家,服务满意率99.9%。创新举办供应链合作伙伴大会、供应商线上服务日、廉洁专题宣传交流活动等,不断丰富交流载体,构建“亲清”合作关系。推广投标和履约保证保险,通过供应链金融释放保证金60亿元,有力带动和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