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PMI指数 > 分析结果 > 正文

2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PMI为53.1%

发布时间:2007-03-02 09:07:09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07年2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1%,比上月下降2个百分点。从2005年1月起,PMI指数一直保持在50%以上。CFLP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的建立得到了香港利丰集团大力支持,该集团负责英文版PMI的编制。
    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
    本月PMI各构成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保持较高水平,均在55%以上;除购进价格指数略有回升以外,其余各项指数均有所下降,尤其是生产指数、进口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最为明显,同上月相比降幅达到3个百分点以上。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二月份正值春节期间,大部分企业反映运输紧张的矛盾加剧;原材料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煤炭、钢材、石油化工等产品价格有明显上扬。
    针对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调查结果,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2月份PMI指数下降值得重视。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看,2005年末已经出现了变化,即从局部供不应求转变为普遍供大于求;但行政主导的投资活动在2006年继续推动投资和经济增长向上发展。在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后,行政主导的投资活动已经趋于稳定,此时市场供求主导的经济向下的走势可能会逐步表现出来。联系到去年4季度投资增幅明显降低的情况,2月份PMI指数的变化有可能预示经济增长出现回落迹象,但幅度不会大。”
    由于2月份只有28天,又适逢春节长假,实际工作日减少,加之部分企业在期间安排停产检修,受这些因素影响,本月制造业需求增长减缓、生产活动放慢。同上月相比,新订单指数下降2.5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下降3.7个百分点。
    相应于生产放慢,制造业企业减缓了采购活动。本月采购量指数较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尤其是进口指数下降较多,降幅为2.1个百分点。
    为加快资金周转,制造业企业普遍压缩了产成品和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下降1.5和3.2个百分点。自去年以来,为缓解经济发展中的“流动性过剩”矛盾,国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紧缩的信贷政策。最近两个月央行连续两次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自2006年以来,已是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加强的宏观调控政策,让制造业企业普遍感受到资金压力正在不断加大,生产、采购等经营策略逐渐向“快进快出”方向转变。
    原材料市场波动较大,对企业制定生产计划与预测带来困难。最近一段时期,主要原材料如石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粮食等产品价格仍在高位运行,与此同时,下游产品涨价空间很小,制造业企业“两头受压”,利润空间缩小,值得关注。
    表   2007年2月制造业PMI指标  (%)
    指标 调整后指数 比上月
    PMI 53.1 下降
    生产指数 56.6 下降
    新订单指数 57.1 下降
    新出口订单指数 53.0 下降
    积压订单指数 49.1 下降
    产成品库存指数 44.0 下降
    采购量指数 57.6 下降
    进口指数 51.6 下降
    购进价格指数 55.9 上升
    原材料库存指数 47.4 下降
    从业人员指数 48.5 下降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 50.6 下降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