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PMI指数 > 分析结果 > 正文

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6.1%

发布时间:2007-04-02 09:19:31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3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PMI为56.1%

    2007年3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6.1%,比上月上升3个百分点。从2005年1月起,PMI指数一直保持在50%以上。CFLP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的建立得到了香港利丰集团大力支持,该集团负责英文版PMI的编制。
    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5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
    本月由于市场开始启动、企业生产陆续加快,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体系中所有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以生产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进口指数升势最为明显,提升4个百分点以上。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资金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反映这些问题的企业比例有所上升;运输紧张的矛盾有所缓解,但也有企业反映部分省市高速公路计重收费使运输成本上升。
    针对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调查结果,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二月份的PMI指数出来以后,我根据自己的分析,主要是考虑2006年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认为未来经济增长有可能趋降,但实际经济发展并未出现如此变化,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较为稳固。三月份的PMI指数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目前来看,估计经济增长高位稳定的可能性较大,既不会出现进一步明显回升,也不会出现明显回落。”
市场需求上升,制造业经济增长的动力充足。新订单指数达到60%以上,比上月上升3.7个百分点,达到最近6个月以来的最高点。尤其是新出口订单指数升势较为显著,比上月提升8.5个百分点,显示出当前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较为强劲。
    时下企业季节性停工、检修基本结束,开工率上升,生产加快。生产指数比上月上升4.7个百分点。虽然生产加快,但由于上月天数少(只有28天),又适逢春节长假,企业开工不足,一些订单没有完成,导致本月积压订单指数明显上升,升幅达到6个百分点。
为扩大生产,企业一方面加快了采购活动、积极扩充备料,另一方面增加了从业人员。采购量指数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达到60%以上;原材料库存指数为比上月上升3.4个百分点,达到50%临界点以上。从业人员指数比上月上升3.4个百分点。
    当前制造业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资金紧张的局面有所加剧。自今年年初以来,央行一直采取“强硬”姿态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统计显示,从年初至今,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票据净回笼资金7400亿元,同时又分别在一、二月份两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约回笼资金3200亿元,一季度累计回笼资金量已达到1万亿元以上。3月18日,央行又宣布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这些政策措施,一方面紧缩了资金供给规模,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企业面临的资金紧张局面趋于加剧。反映这一问题的企业比例较上月上升3个百分点。
    二是原材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由于天然气、水、电等资源类商品价格趋涨,今年以来,中国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持续3个月上升,目前攀升到58%以上。20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除了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个行业外, 18个行业购进价格指数均高于50%,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8个行业高达60%以上。
    三是从进出口来看,出口保持高速增长,进口稳中有升。新出口订单指数达到61%以上,比上月跃升8.5个百分点。出口加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今年一季度世界经济开局良好,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衰退现象,国际市场需求仍呈上升趋势;二是社会上普遍预期今年国家为平衡国际贸易将加快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企业赶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前突击出口。在出口增长加快的同时,进口也有所上升。进口指数比上月上升4.8个百分点,达到56%以上。
    进出口贸易是当前关注的焦点,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今年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结合目前的进出口指数来看,预计今年我国制造业出口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进口有可能保持稳中有升。
 
表   2007年3月制造业PMI指标  (%)
指标     调整后指数     比上月
PMI           56.1      上升
生产指数      60.7      上升
新订单指数    60.8      上升
新出口订单指数 61.5     上升
积压订单指数   55.1     上升
产成品库存指数 45.8     上升
采购量指数     60.5     上升
进口指数       56.4     上升
购进价格指数   58.3     上升
原材料库存指数 50.8     上升
从业人员指数   51.9     上升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  51.7 上升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