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会专区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联合会快讯 > 综合快讯 > 正文

崔忠付:链通全球 蓄势向新 推动食材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23 15:43:57 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

链通全球 蓄势向新

推动食材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在2024第五届食材供应链国际大会暨第十二届餐饮零售合作洽谈会上的致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忠付

2024年5月23日

微信图片_20240523142053

尊敬的林少俊主任,各位来宾,国际友人及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很高兴在向阳生长的时节与大家相聚在如诗如画的惠州,共同参加“2024第五届食材供应链国际大会暨第十二届餐饮零售合作洽谈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诚挚期望通过本次峰会,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聚焦全球食材供应链领域的前沿议题,深度探讨未来演进的新趋势、新模式与新路径,携手擘画食材供应链的革新蓝图。

全球食材产业链供应链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代。2024年全球食材贸易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上升,平稳运行压力增大,食材贸易增速或将放缓。极端天气与地区冲突双重冲击,国际市场食材生产流通不确定性陡增;加之部分食材出口国不断加码、延长食材出口限制措施,国际市场波动性加剧。然而,新的发展契机也悄然显现。国际区域间的合作日益凸显、多边贸易体系愈加开放,为全球食材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在高通胀背景下,发达经济体消费降级和企业降本带来的“平替”需求,为食材供应链带来出海契机。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前我国食材贸易及进出口供应链呈现出了新态势与新活力:

一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我国全球农产品贸易大国地位巩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材消费市场,食材产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在全球食材贸易放缓的大环境下,2023年,我国食材消费市场达到9.37万亿,同比增长10.31%,需求持续稳定增长。我国食材贸易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202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达3330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进口2341亿美元,同比下降0.3%,出口989亿美元,同比增长0.9%,出口增速高于进口,绝对水平均好于市场预期。其中,蔬菜竞争优势稳固,出口动能丰富活跃,水产品、水果国内需求持续恢复,进口有序扩大。

二是区域经济合作深化,我国食材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2023年,农食产品进口再度扩围,海关新增准许51个国家和地区146种次优质农食产品输华;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380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41.44%,其中,出口467.3亿美元,同比增长3.5%。伴随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食材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融合更加紧密,为我国食材进出口贸易带来新的红利。

三是我国进口食材供应链深刻变革,“四化”特征凸显韧性。在短链化方面,短链直供模式逐渐普及,加速了全球鲜品抵达速率,新西兰鲜奶72小时即可直达餐桌;在平台化方面,相关企业构建起跨越地域、覆盖全流程的进口在线交易和服务平台,利用高科技集成服务,增强了各节点间的协同与响应速度;在安全性强化方面,海关创新以供应链为单元的风险管理模式,将风险管理视野延伸至链主与上下游配套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提升了全链条的可控与透明性;在离岸创新资源优化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着眼于全球范围内甄选顶级原料,借力海外定制加工,深度融合国际资源与本土市场需求洞察,实现从原料选取到产品创新的高效协同。

四是我国出口食材供应链创新突破,“三新”特征彰显活力。首先,产品结构换新,出口产品结构由初级冷冻食材向较高附加值的深加工食材发展,从单一厨房基础材料跃升至即食、即烹的预制菜品类,显著增加了食材的出口价值与国际竞争力。其次,出海策略模式革新,诸多企业开启了从产品输出到品牌、供应链出海的战略跃升。通过精准的海外营销策略与深入的本地化运营,让中国品牌在海外货架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成熟供应链体系的海外复制,为“中国制造”赋予了更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再者,市场开拓方向更新,鉴于传统市场的饱和与集中风险,食材企业积极拓展东南亚、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为中国食材出口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增长空间。

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新态势,我们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合力打造我国食材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新优势,借此机会,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优化进出口结构,重塑品类新优势。在出口方面,深化外贸供应链国际合作,聚焦供应链的全流程,与有意愿的贸易伙伴深化从原材料、半成品到制成品的全链条、系统性合作,增加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食材出口。在进口方面,推动高品质、高端食材进口,以最优质价比产品丰富国内市场供给。

二是要做足升值文章,增强品牌新优势。在出口方面,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开展国际认证认可,获得更广泛的国际通行证,通过与国际伙伴共建技术标准联盟,形成标准、专利以及出口市场的有机融合,拓宽国际市场版图。在进口方面,通过创意营销和文化赋能,构建起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链接,实现品牌影响力与市场份额的双重增长。

三是应用新质生产力,培育主体新优势。在出口方面,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出口企业生产率。在进口方面,则需聚焦业态与模式的创新,积极探索跨境电商、保税区直购、供应链金融等新型贸易模式,利用数字技术整合全球资源,形成“线上+线下”、“境内+境外”的多渠道、多维度进口网络,提高进口效率与灵活性。

四是兼顾效率、安全与韧性,构建进出口供应链新优势。在出口方面,充分利用数智化来驱动供应链管理,通过智能预测、自动化仓储与物流调度等手段,大幅提升运作效率。加强国际间合规体系建设,确保供应链全程透明、安全可靠。推行柔性生产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产能与产品结构,增强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此外,鼓励产业集群集体出海,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让供应链成为各类企业协同发展的“共赢链”。推动供应链本地化融合,借助本土化策略加强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韧性。在进口方面,聚焦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加大对上游供应商的直接投资与合作,优化采购渠道,从根本上改善成本结构。同时,优化物流网络,利用智能物流系统和多式联运策略,提升供应链效率。

惠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未来将会对全球具备辐射力,此次会议在惠州召开对推动我国食材供应链的发展意义重大。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让我们以本次峰会为契机,凝聚共识,积蓄力量,携手共进,踔厉前行,向着铸就食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进发。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