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互联网+”风来 食药品电商起舞

发布时间:2015-04-01 11:04:43 中国产经新闻

当“互联网+”浪潮来袭,电商格局将随之被改写。伴随着政策的完善和限制的放松,医药电商成蓝海,食品电商也将迎来二次发展。

医药电商成蓝海?

“互联网+”浪潮下,医药这一关乎民生根本的行业备受关注,医药电商走出了风生水起之势。

市场对“允许处方药在网上销售”这一政策落地的预期利好医药电商的发展,同时有消息指出药品的互联网销售将被纳入医保,这更为医药电商的风生水起推波助澜。

在此背景下,医药电商有望成为一片蓝海,市场份额有望更加扩大,但尽管如此,物流以及仓储等难以突破的瓶颈依然存在,利好政策下的医药电商究竟该如何走向?

一片蓝海

当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被推向“互联网+”的风口,医疗与医药电商无疑成为风口上最为引入注目的一大领域。资料显示仅2013年至今,至少有数十家传统药品制造、药品分销企业纷纷介入电商领域,被冠以医药电商、移动医疗概念股的上市公司更是不计其数。同时腾讯、阿里巴巴、1号店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交易牌照、收购线下医药企业的消息也是频频爆出。医药传统企业的华丽转身以及非医药企业的跨阵营大战早已无声打响。

好药师首席技术官王乐天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的采访时表示:“医药电商行业的增速还是很乐观的,相对高于其他行业。因为以前是相对封闭的行业,因此从事医药的转做医药电商仅仅从2012年才开始有些销售,整个医药电商行业2012年零售额大概是16个亿,2013年达到42个亿,而刚过去的2014年则超过100个亿,基本上每年都是2倍以上的速度增长。”

记者了解到,现阶段医药电商的销售内容从品类来看大概百分之十几是OTC类(非处方类)的药品,百分之四十左右是保健品,剩下不到百分之五十是医疗器械类,包括血压计以及隐形眼镜等,由此可见药品类在总体销售中占比还是比较少。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来自于政策因素制约。首先受制于处方药不允许在网上销售,由于获取处方药需要医疗机构开具相关处方,因此线下购买成为很重要的途径;其次受制于医保,利用线下药房或医院通过医保购买药品能够节约一大笔开支。同时,由于药品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药效以及品质保证都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部分,害怕网上有假货的心理也趋使大部分人选择线下购买。

王乐天解释道:“对于网络药品安全问题其实是误解,因为网上正规经销商需要持有许可证,而整个药监体系非常健全,同时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药品的作假成本也很高,因此有化学名的OTC(非处方类)药品一般是真的。但容易出问题药品的一般是保健品或中药材,因为中药材国家没办法制定质量标准,所以不正规企业容易在这方面钻空子。”

政策红利

《互联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法》政策礼包的即将落地对于医药电商来说或许即将迎来发展的大跃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去年5月就已颁发《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尽管对于网售处方药的情况并未明确表态,但允许网上销售处方药的倾向基本初见端倪。今年该政策或将落地,在2014年经过势头强劲的发展之后,15年医药电商或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药厂一般以生产处方药为主要产品内容,通过互联网直接架构药厂与消费者,也意味着在为药品价格的市场化铺路。

华泰证券(601688,股吧)就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表示,预计2015年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百亿。处方药政策的约束一旦打开,医药电商的市场空间有望从目前的近2000亿非处方药,向近万亿市场扩展,行业将实现从新业态到广泛应用业态的跨越。

王乐天预判未来会有一个过千亿的市场向医药电商开放,“现阶段整个药品销售在全国大概是1万多个亿,OTC(非处方类)仅占20%,而且这20%还意味着很多消费习惯不在网上,由于医保的原因很多还是集中在线下。同时对于这个管理办法中有个消息也在说,互联网销售将被纳入医保,这就是更好的消息,打消人们的一些顾虑”。

但政策的推行依然需要过程,对于药品的放开也是逐步的。首先,处方的来源成为线上亟待要攻克的问题。“处方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上传或备案,这样才能销售。因此处方的来源或成为一个购买的瓶颈。尽管在技术层面可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但对于消费者的使用来说依然存在麻烦,因此需要依靠线下。”王乐天介绍到。据业内人士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方面获悉,未来网售药品的“清单”或许将由“允许清单”变为“不允许清单”。因此放开也并不意味这全面的放开,依然需要逐步放开的过程。“我们所知道的情况是国家将对慢性病和胃病的药品第一步放开,放开的品类大约在300种-500种,因此尽管市场是逐步开放,但前景还是很乐观。”王乐天说。

突破瓶颈

尽管从理论上说医药电商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但药品电商要获得实质性发展仍然要面对较多的挑战,处方来源以及仓储物流等瓶颈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早在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药品销售管理的通知》规定:连锁企业通过互联网销售药品时,应当使用本企业的药品配送系统自行配送。但在政策推行的一年多时间内,迫于成本的压力以及自身能力的局限,能够做到自己配送的电商企业依然不多。

王乐天介绍到:“医药的物流不同于百货类电商物流,药监局对整个这块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而且这种规定每几年会颁布新版本,并且非常严格。对于药品存储、物流、配送,甚至有效期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药店必须有职业药师,本身过去就是严管。成本就是药品特殊性,所以仓储成本高,每一瓶药品在售出后可以凭药瓶上面批号进行追溯,因此仓储物流的系统可以支持到按批号发货。这就意味着对IT系统的要求会比百货类要高。”

一直成为民生问题中热门话题的药品价格问题或许也是医药电商所要面临的问题,尽管减少了门店的成本支出,但高额的物流仓储成本以及人力支出也成为医药电商如何平衡成本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该行业中依然存在很多竞争,拼流量,拿融资。

王乐天指出:“现阶段医药电商企业各有特色,有PC获取好的,有供应链好的,还有营销好的。最后决定未来竞争格局的则是在于后端供应链和成本控制。”

服务型电商成趋势

随着政策的驱导以及平台优势的不断发展,医药电商的发展模式或许也将进入新姿态。王乐天指出,未来将有两种发展类型,一个是跟线下实体店结合,形成O2O的模式。第二是和线下医疗机构形成合作。

医药电商2.0概念是说远程医疗纳入服务体系之后结合医药电商所诞生出来垂直型服务型医药电商。据资料显示,现阶段中国线下药店有40多万家,在销售终端中最大的连锁只有2000-3000家店,并且其中29万-30万家是个体药店,因此线下依然是个巨大的而又零散的市场,现阶段还没有人有能力将资源整合。如果能够将这么庞大的结构组织起来,将会形成十分庞大的药品销售体系,因此对于互联网电商来说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发挥。

王乐天具体说道:“线下服务结合药品配送,结合药店内专业人员服务以及就近地理位置,虽然母婴类保健类可以忍受今天下单明天送到家里,但是如果生病发烧了需要半小时拿到药,最好方式是周边药店拿到药,因此O2O的形式是有优势的,而且有自己的人员,再加上处方药的配送,所以药店在未来医药电商服务上将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他同时指出:“在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方面,尤其在慢性病方面优势明显。网上销售处方药是第一步,而未来与医药电商结合就是新的业态了,远程医疗的好处在于不需要每个月花时间排队而仅仅就为了一个处方。因为慢性病对于用药基本自己都会有所把握,如果有线上医生诊疗,未来这种医加药的服务就明显优于现在医药电商以价格为竞争。”

食品电商:蓝海中爬坡

食品电商互联网的风口上尽管已不是第一次发力,如今,“互联网+”浪潮来袭,食品电商在蓝海中爬坡。《互联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法》有望今年落地实行,政策新规必将为食品电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的食品电商又将如何进一步发展?

爬坡期的食品电商

电商的发展在经历了终端的不断演进,从PC到移动设备之后,销售品类的也在不断演化中。从最早的发力3C产品到服装百货,如今各大电商更多的发力于民生食品类。食品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也进入到各平台争夺战中。易观商业解决方案教练事业部总经理杨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品等消耗量大,购买频率高,因此更容易产生用户黏性,吸引客户流量。”因此生鲜食品类也成为各大电商竞相追逐的领域。

以电商巨头京东所建立的京东生鲜为代表的综合类生鲜电商平台,主要利用其优势渠道,整合各类入驻商家进行销售。尽管这种平台商经营模式丰富了产品种类,并且优势资源的引入保证了品质。但现阶段对于京东生鲜来说扩大其仓储能力和优化生鲜食品的配送链环节,都是所需面对的问题。

以顺丰优选为代表的物流转型电商则在配送方面体现出了相对的优势,依托自身强大的物流和仓储优势所搭建的生鲜电商平台,使其在配送和运营成本上获得了很大优势。但作为初步涉足电商领域的顺丰来说,配送的优势资源更需要搭建在优质商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吸引更多优势商家入驻,丰富其产品也许是顺丰优选所要面临的问题。

较早发力生鲜领域的垂直电商本来生活在经历了成功的“炒作”之后得到迅速发展,但所面临的困境也非常明显,比如规模难提升,物流更是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杨君介绍到:“食品毛利低,配送过程中比较娇气。而相比于动辄上千的3C等产品来说客单价又比较低,但却需要几乎相同价钱的物流,因此成本不合算。因此现阶段的食品电商仍处在但艰难爬坡期。”

政策利好品质安全

而企业为了追逐成本与利润的平衡不禁让人想到一个“谈虎色变”的话题—食品安全,为了压缩成本,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电商企业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而降低食品的安全品质,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就说:“民以食为天,所以食品安全就是天大的事。我们也确实想在如何能够通过更加严格地立法和更加严格地监督,使这方面的情况切实得到改善。”《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落地或许将为网售食品安全增加了一道防护栏。

杨君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政策的出台可以从一个层面更好的监管这个体系,因为食品如今在线上的销售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很多企业靠噱头,打价格战,而失去了做食品的根本。”

互联网的技术平台以及政策监管的相互合作正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强强联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向媒体表示:“食品安全问题可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重新改造传统行业。”杨君也指出:“应该从技术层面创建食品安全的可溯源,比如利用二维码以及建立产地实景监督机制。”

精细化服务成趋势

尽管网购的便捷服务已走入千家万户,但如何将新鲜的海鲜、蔬菜送到家门依旧是电商企业所面临的难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已成为“最后一块难啃的骨头”一般。

杨君认为跨界合作也许是解决物流终端的良好途径,“未来可能更多是自建物流,甚至可能更多跨界合作方式,利用线下便利店,抓住最后一公里。同时很多物业电商离消费者最近,以前物业收钱,而服务功能被淡化,未来可以转变为承接一些服务的功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由此杨君也预测,未来生鲜电商会发展为以区域为主流,“生鲜可能更多是以区域为主导,因为物流会是电商的瓶颈。区域性生鲜电商可能更有优势,未来一些大平台的生鲜电商以及传统企业的崛起可能会比今天新发力的互联网崛起更有优势”。

然而生鲜电商依然在细分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杨君表示:“未来可能在物流保障,产品溯源方面都需要精细化,可能更多的还是以区域为主导。而细分出来依然有太多可以尝试的东西,现在可能都在卖国外的芒果、海鲜等,但是未来可以实现餐桌产品定制化,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家庭和客户的需要定制服务,实现精细化服务。”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