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业物流 > 正文

《快递暂行条例》新规施行,为用户信息加锁

发布时间:2018-05-07 10:37:30 中国新闻网

2018年一季度,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99.2亿件。随着这个数字在路上跑的除了99.2亿件货物,还有数量庞大到无法想象的用户信息。这些信息要是让人“绑走”了可怎么办?

今年五月份开始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中,就为快递用户的个人信息加了一把锁。

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在用户信息方面管理不当,会被处以最高10万元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新规会对快递行业进行哪些规制?个人信息会更安全吗?

新规规定了什么?

新规中列出了快递公司应被惩罚的四种行为:未按照规定建立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未定期销毁快递运单;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用户信息泄露的情况,未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或者未向所在地邮政管理部门报告。

这四种违规行为中,前两种为快递公司的内部信息管理制度问题;最后一种属于信息泄露事后处理;而最引人关注的则是第三点,出售、泄露用户信息。

一位快递从业者告诉国是直通车:“据我所知,贩卖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况有可能会出现在维护大客户的快递员或者客户经理身上。因为客户要发寄批量邮件会把发寄邮件的信息提供给他们。”

去年,深圳中院就对一起快递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案做出了判决,在某速运公司工作的宋某因向他人出售公司内部账号密码,导致近20万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宋某因此获刑1年3个月。

在法律层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行为进行了更为具体详尽的司法解释。而新规的出台则通过罚款来督促快递企业规范信息安全管理。

一个规范个人,一个管理企业,有观点认为此规定可以看作是对相关法律一种补充。

新规会让信息更安全吗?

“规定的出台一定有其引导性和规范性在,至于能不能杜绝,肯定是无法杜绝的”万莹说。

她认为保护消费者隐私要依赖于企业的自治和自律来规范行为,比如通过技术手段、员工教育、防范监督来多种举措去避免信息泄露的发生,但是杜绝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新规无法根治快递信息泄露的痼疾?

其一,将用户信息贩卖并以此盈利的,更多是员工个人行为。企业在监督上应该作为,但目前还打不了保票。

万莹说:“快递公司没有泄露用户个人隐私的获得性,它没有主观动机。”新规可以惩罚企业,但快递企业受限于业务模式,不一定能管控所有员工。

各个快递公司都有自己的技术手段来管理用户信息,随着相关监管越发严格,快递公司也会更加注意保护这些信息,避免受到处罚。但是对于一些个人违法行为,目前的管理措施就十分有限。

万莹表示:“企业只能通过技术手段、内部规范来管理这件事情,这是企业自治。而个人做这个事情(泄露用户隐私)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需要负法律责任。企业也要承担管理不当的责任。”

如果信息在进入流程之前就泄露,那么即使惩罚了企业,泄露信息的事实也无法逆转。

其二,个人信息泄露除了内部员工监守自盗,也存在不法分子通过快递包装获知目标个人信息,实施侵害的情况。

从高校门口经过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因为不允许进校,快递小哥像摆摊一样把所有快递摆在校门口任人翻找。而小区中的洗衣店、小超市也有很多开设了代收快递的业务……

去年,有媒体媒体暗访一位从事倒卖快递信息的超市店主。店主表示除了贩卖寄存在超市的信息外,还会去垃圾堆里翻找快递包装盒。这些信息会根据购买商品和性别卖出不同价格。

店主说,收购信息的中间人会把这些信息整理卖给有需要的商家,小额贷款会选择购物频次较多的用户,而快递单显示是女装、电子产品的信息也比较受欢迎。

在快递员和收件人做不到让快件“从我手到你手”的情况下,信息泄露有时就很难避免。

对于信息泄露环节中的一头一尾,不少快递企业并没有十分有效的管控措施,甚至信息在最末端泄露的情况都不在新规的管理范围中。

为了解决这一隐患,从去年开始,一些快递公司开始使用隐私面单,贴在快递上的信息单上不再显示完整的用户个人信息,部分姓名、电话、地址等由星号代替。快递员在投递的时候使用终端扫描,客户信息只会显示在终端上,不会被无关人员看到。

用户在选用快递公司时,选择信誉好、创新服务的企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在最末端被收集的可能。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