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企业信息 > 正文

数智平台蝶变 护航一体化国际物流服务 ——专访中集世联达CIO金建明

发布时间:2023-04-14 22:32:33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编辑

数智平台蝶变  护航一体化国际物流服务

——专访中集世联达CIO金建明 

不久前,中集世联达物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世联达”)亚洲区总部在新加坡宣布开业,在物流业尤其是跨境物流企业中引起热烈反响。全球化战略布局无疑是跨境物流头部企业的重要功课,而国际物流有其链条长、复杂度高的特殊性,随着业务迅速、持续扩张,其数字化平台如何支持乃至引领业务、助力一体化物流服务?这是领头羊们最为关注的要事之一,也是其普遍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分会编辑特别访谈了中集世联达CIO金建明,期冀这家中国十佳物流企业、中国品牌价值百强物流企业、国家5A级物流企业能够为业界提供数字化平台升级、赋能一体化国际物流服务的实践经验。

(中集世联达CIO  金建明)

“近年来,中集世联达在总裁胡鹏飞先生带领下跨入快速扩张的阶段,业务形态不断拓宽加深。围绕‘装备+科技'战略,如何快速响应、做好对业务的一体化支持,对数字化平台是一个蛮大的挑战。我们正在打造中集世联达多式联运数字化平台,将原有的1.0版本向2.0升级,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响应新业务的速度和加强科技赋能业务的能力。目前,我们正在加速下一代数字化平台的研发,以期更好的实现数智化牵引业务变革。相信随着平台升级,未来在这方面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金建明谈到。

在中集世联达最新的五年规划(2023年-2027年)中,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分三步走:首先在全球化全面布局启动之际助力实现全球业务一体化数字化管理能力,为全球服务提供一体化平台支撑;继而通过AI、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加持,数字化平台从“业务支撑角色”升级为“科技引领角色”;最后将通过打造产业生态圈,把上下游融合打造成一个多式联运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在其基础上实现数据共通共享的协同模式。

数字化平台蝶变具体将如何实现?其背后那只“覆雨翻云手”又是怎样发力的?

串联:数字化 “串”起一体化服务

与很多物流公司有别,中集世联达是主要经营国际物流业务的综合性物流公司,依托全球网络布局,以数智化及物流装备科技赋能,打造“江、海、陆、铁、空”一体化多式联运产品矩阵,持续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低碳、可视化的全程一站式的物流服务尤为重要。如果说各项业务像一颗颗珍珠,那么数字化技术就是将它们“串”起来、打造一体化服务的必不可少的“链条”。

金建明介绍,中集世联达通过多维度数字化建设,来支持公司的跨境一体化物流服务。

第一层是客户层面,客户希望物流全程可视可控、可以对风险提前预警;还希望得到保姆式的一站式服务以及高性价比。为此,中集世联达为客户建立了数字化的多式联运服务平台。

“‘客户第一'是我们秉承的最重要的服务宗旨,如何高效服务好客户是我们关键的考虑事项。我们打造了面向客户的统—平台——云联网,把内部多种业务数字化集约化管理起来,方便客户通过统一的平台与我们进行交流与合作。我们的统一客户服务平台,面向'一体化'多式联运解决方案,包括‘江、海、陆、铁、空'一体化多式联运相关业务;还有面向场站及增值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业务预约、线上业务办理、线上信息查询、线上电子支付,并提供PC端、移动端等多种操作方式。目前,正在加紧升级数字化平台,从1.0版本升级到2.0。从客户视角,未来还要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强化‘数据多跑路'、客户少动手、流程自动化、服务智能化,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和数智化服务能力。”金建明介绍。

第二层是中集世联达内部的业务中台,包含一体化多式联运业务、场站及增值服务、专业物流服务,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业务的在线化和数字化。另外也利用AI、物联网、5G等技术实现一些业务场景的智能化——特别是通过自主研发,在视觉识别技术结合算法应用于智能验箱、无人闸口、场内车辆与人员安全管理等方面以及辅助机器人在业务自动化操作上的应用、物联网+5G技术在装备智能化管理上的应用等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数智化技术助力业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以及助力企业ESG治理都非常可观。数字化技术大大提升了中集世联达在一体化多式联运解决方案、智慧场站等领域的服务能力。

通过系统打通各个业务之间的数据对接是物流全程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这里需要“三串”——客户信息、货物数据要串起来,运输工具、运输模式的数据要串起来,报关、清关数据要与海关串起来。“把内部相关业务流程数据化、在线化,同时与我们的上下游合作方进行数据互通互联,让流程自动跑起来——这一部分对客户端是不可见的,客户只需要关心他的订单就行了。把订单交给我们之后,一直到付款结束,全过程都能通过我们的数字化服务平台直接查看。” 金建明谈到。

在技术层面,则有“科技大底座”来支持,它是整个业务中台的“幕后大BOSS”。

金建明介绍,过去大家更多是在应用层面做事;从去年开始公司自研了一套科技平台作为“科技大底座”,它将极大提升研发的整体效能:“未来研发模式将发生很大变化:从用户端到整个研发系统全部是一体化管理,我们称之为‘研运一体’——即研发运营一体化。我们把我们的业务能力、数据能力沉淀成模块化的原子组件,形成中台化能力,通过低代码及业务中台治理框架,支持业务用户和开发人员通过‘拖拽式’来灵活开发组装新的业务系统。”

据介绍,目前“研运一体化平台”一期已建设完成,并成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现正在进一步迭代研发。此外公司也建设了数据中台,通过数据资产沉淀、数据应用建设来支持业务创新,通过为管理层提供管理驾驶舱、在业务系统里为业务人员提供智能化分析等,挖掘数据价值,提升业务运营质量。未来会进一步在算法与AI技术使用上持续加大投入,提升智能化水平。通过科技底座、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的打造,数智化支持业务变革和创新的能力开始进入加速跑阶段。

  升级:重金投入人才团队与数字化平台  

有阿里云管理背景的金建明,深刻感受到物流行业的数智化大潮已经到来,认为从科技行业到实体产业中参与产业互联网建设是一件非常有挑战同时也很有成就感的事。去年5月离开阿里云后,金建明加入中集世联达,全面负责公司的数智化业务。

以“装备+科技”为战略的中集世联达,深知数字化建设完全依靠外部力量非常之难,因此在技术储备上内外结合,不遗余力引入物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目前整个智能化团队还在持续加大投入。

“我们总裁胡鹏飞先生对科技非常重视,科技已上升到公司战略;公司对于数智化建设有清晰的方向和路线图,这是我们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内因和优势。”金建明由衷地说。他介绍,在公司全力部署下,从去年开始,数智化业务加大了自研能力建设,大力投入人才和设备,未来还会加大引入AI、区块链、物联网、智能硬件等方面的人才。

在科技设备投入和升级方面,除了去年开始自研的“科技大底座”,还着力打造2.0数字化平台,在原有的1.0数字化平台上进一步升级。

“我们数字化平台的第一步,是实现整体业务的在线化、数据化;第二步则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比如在堆场建设智能验箱无人闸口,通过自研AI平台对视频流处理后,智能识别箱号、尺寸、箱型、箱况、净重、铅封号等,上传估价并实时派工,实现验箱智能化和自动进出闸口管理。目前已经在业务中应用。”金建明介绍,类似这些在数字化上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操作安全风险,提升用户体验,也会为业务创新插上科技的翅膀。

  相较1.0版本,升级后的2.0数字化平台优势备显:

  2.0是产业互联网模式,相对1.0,会有几方面的提升。第一是产业互联互通能力,对公司上下游客户、合作伙伴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和范围大为增加,延长服务链路。第二是自动化程度,通过智慧堆场升级建设、AGV及视频识别技术大规模使用,进一步提升场站操作的自动化程度。通过自研辅助性操作机器人APA、RPA,提升业务系统自动化操作能力。“未来还会重点在全程自动化上多下功夫。现在1.0版本在部分节点实现了自动化,未来自动化技术将应用到更多环节,减少环节与环节间的操作卡点。”金建明介绍。第三是客户体验,随着内部数据服务能力提升和智能化技术的使用,除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和实时的全程可视化服务外,还会通过算法判断潜在风险,及时为客户提供预警信息等数据服务。第四是可视化,通过数据创新服务,会在客户可视化、业务操作可视化、管理可视化三个领域有大幅提升,实现从“看见”到“洞见”、再从“洞见”到“创见”,全方位提升物流服务能力。第五是智能化,结合生成式AI技术,提升业务服务的智能化程度,比如智能化的客服交互、文案合同智能化撰写等等领域都有很大的使用空间。

总之,2.0与1.0版本相比,大量应用数字孪生、AI、物联网、5G等技术,使智能化程度大为提升,让科技超越简单支撑的功能,发挥引领作用;并且通过内部研发模式的改变,通过科技底座推动实现模块化组装,可大大提质增效、减少重复劳动,也能更好的支持业务的灵活变化。

未来:挑战与机遇 产业互联网舞台演绎无限可能

 对于向全球开疆拓土、迅速布局的国际型综合物流企业来说,其数字化平台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在不同的国家,数字化服务如何适应当地的财税法和各式各样的政府监管。除了技术平台要符合相关要求外,也涉及到法律法规、标准或其他问题。

以中集世联达成立亚洲区为例,金建明分析,海外站点规模扩大了,对公司的意义很大:实现了诸如集中采购、统一协调布局,集中力量办大事;此外,在亚洲区总部之下,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又能保持在各个国家业务的相对灵活性——这是布局时着重考虑的一点。这个试点成功后,对其他区域的升级也将提供一套可遵循的标准和方法。

但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金建明谈到:“我们与各个海外分支机构、海关、港口做数据的无缝对接,就涉及法律法规问题。全球物流标准还都没有大一统,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财税政策,复杂度很高,需要在数据对接上花些精力。国内我们有专门的平台,可以跟船公司、港口的数据直接自动对接,系统之间是打通的;海外我们现在也在做,但随着新的海外站点铺开后,就要快速适应那个国家、地区的规则,怎样像亚洲区一样把数据快速打通、把平台用起来,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挑战。”

他希望能够方便地获取全球各地财税法的要求和标准,以及相关动态;建议政府和协会经常组织数家企业与当地多些沟通交流,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和标准建设。

此外,与业务部门人员不断沟通碰撞、共同建设数字化思维方式,也是挑战之一。

但金建明认为,所有的挑战都是改变的契机,也是通往共建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谈及未来,在他心中自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通过上下游相关方的多个产业互联网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互联网大网,是否可以减少和取消大量的中间冗杂环节?作为物流企业,如何发挥信息与科技的优势,进一步打通制造业和消费端之间的数据链接,延长服务链条、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工厂跟消费者的直接链接、工厂—物流服务商—船东/航司/铁路/拖车平台等也会通过数据进一步连通,目前很多中间环节在未来会发生改变,那么作为综合物流商,在这么多同行之中如何发挥好作用?我们的价值到底在哪?我觉得这是需要思考的,也经常在团队里面探讨。可能某一天我们这个行业更需要掌握的是怎样匹配好发货方、收货方、物流运输企业、港口等之间的信息,我们作为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给相关方提供一个全程智能化的物流产业互联网平台,把相关方无缝串联起来,消除更多的低效和无效的物流中间环节,通过数据打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对于享受服务的相关方实现真正的全程可视可控的一站式物流服务,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多的数据和智能增值服务,更好的助力我们的客户提升自身竞争力。谁能在这方面做的更好,谁就更可能在未来走得更远。目前,这个行业还在快速发展,还有很多环节没有打通,但坚信未来一定会打通。”面向未来, 金建明充满信心。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编制数字化标准指南,加快制定修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等应用标准”;要求“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这些都为物流、供应链数字化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可以预见,未来,在数字经济时代、在产业互联网舞台,物流企业对客户的一体化服务必将演绎无限可能。(作者:曹朝霞)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