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正文

商务部召开山东等自贸试验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一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0-09-02 13:46:57 商务部网站

【高峰】: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

2019年8月,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挂牌。一年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围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制度创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先生,山东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德平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蒋连生先生,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朱民先生,江苏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益民先生,河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安静先生,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主任寇杰先生,黑龙江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平女士,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提出的问题。我是今天发布会的主持人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高峰。

今天,唐文弘司长将首先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之后8位发布人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提出的问题。下面,首先请唐文弘先生做介绍。

【唐文弘】: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9年8月,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自贸试验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设立运行。一年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立足区位特色优势,突出差别化探索,加强系统集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总体方案确定的713项改革试点任务平均实施率接近80%。初步实现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加强改革探索的设立目标,更好服务了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具体来看,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高起点推进。临港新片区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按照总体方案部署,着力推动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放平台加快建设,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开放型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唯一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港特殊综合保税区已封关运营,构建了区内“一线”径予放行、区内不设账册、“二线”进出口单侧申报等海关监管新模式。国内首单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国内首单全球集货采购货物进区免备案手续等创新业务相继落地。

二是差异化制度创新有声有色。各地围绕战略定位,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开展差别化探索。山东支持成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研发体制机制创新,设立不到一年,已凝聚87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创立64家科研机构,转化研究200多项前沿技术成果,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00亿元。河北雄安片区立足建设金融创新先行区,积极探索监管“沙盒机制”,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顺利推进,目前已入盒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平台等5个创新应用。广西、云南、黑龙江作为我国首次在沿边布局的自贸试验区,积极通过改革创新助推沿边开放,如广西实现边境陆路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关,云南创新开展“跨境电商+边民互市”,黑龙江打造跨境综合物流枢纽等,辐射带动沿边地区发展。

三是产业链制度创新助推产业聚集。各地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制度创新,各类创新资源、关键要素加快聚集,充分发挥了稳定和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作用。如临港新片区加快布局前沿科技产业链,已落地集成电路企业40余家,落地生物医药企业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目前正积极对接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大飞机总装、服务、保障的产业链企业聚集;江苏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围绕生物医药领域的人才流动互认、产品通关进口、产业链协同配套等集中开展创新,不断破解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聚集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机构和一流生物医药企业。

四是制度创新引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年来,制度创新、开放发展等理念在各地深入人心,地方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主动抓改革抓发展的意识和开放创新的紧迫感、使命感切实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7省区市已累计向自贸试验区下放省级管理权限约1200项。河北曹妃甸片区创新海事静态业务办理模式,将分属不同机构负责的39项业务实行集中办公、集约办理;将17项业务办理模式由串联改为并联,实现同时受理、同步审核。黑龙江绥芬河片区制定公布100项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和566项“办事不求人”清单。

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推动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形成更多针对性强、实效性强、集成性强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在探索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走在前列,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我的介绍先到这里,谢谢。

【高峰】:谢谢唐文弘司长的介绍。下面我们就进入答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下面请提问。

【新华通讯社记者】:稳外贸稳外资是“六稳”工作的重要内容,山东等6个自贸试验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助力稳外贸稳外资方面有何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实效?

【唐文弘】:今年以来,商务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六稳”“六保”要求,指导全国18个自贸试验区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山东等6个自贸试验区和上海临港新片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多措并举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工难、履约难,在加快产业聚集和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

在服务外贸外资企业方面,山东青岛片区加快推进日本等“国际客厅”建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实施青岛口岸部分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烟台片区组建涉外人员服务专班,推出日韩企业国际包机,帮助20多家企业300多名外籍员工返岗。黑龙江黑河片区发挥对俄合作优势,协助中医药进出口企业复工复产,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助力企业防疫物资进出口。

在支持企业融资便利化方面,临港新片区率先实行一次性外债登记、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等创新试点,跨境资金结算、境外融资等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加快聚集。江苏推出“关助融”,由金融机构结合海关信用信息和企业征信数据实施授信评价,给予相应信贷额度,审批及授信一般可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且贷款利率低于同类产品。河北累计出台33条专门支持政策措施,推动相关银行向自贸试验区内39家企业提供7亿元的授信额度。

在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广西崇左片区友谊关口岸实现口岸、保税、跨境电商等多种业务在同一卡口自动放行,通关时间缩短80%,为企业降低成本约2亿元,上半年友谊关口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6%。云南红河片区通过口岸物流智能分拣系统,启用分送集报形式,助推跨境贸易转型升级,上半年云南省对越南出口同比增长41.8%。

今年1-7月,6个自贸试验区和上海临港新片区实际利用外资131.1亿人民币,外贸进出口6607.6亿人民币,分别占所在省市的5.8%和10.8%,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仍将持续低迷,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果,我相信随着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深入推进和建设质量的持续提升,将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新的贡献。谢谢!

【上海证券报记者】:山东自贸试验区立足区域优势,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请问张厅长,获批一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在落实上述工作任务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张德平】:感谢媒体朋友对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心支持。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一年来,在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委指导支持下,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112项试点任务已实施102项,形成60项制度创新案例,7项得到国家有关部委认可,36项已在省内复制推广。创新“负面清单”赋权模式,清单之外的省级权力事项可全部下放自贸试验区实施;《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已经省人大审议,近期将正式发布。一年来,围绕差异化探索,在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方面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在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山东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海洋是山东发展最大的新动能、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一是加快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烟台片区建设种业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打造“从一粒鱼卵、一套装备到一条完整产业链”支撑种业发展的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引入“生态链式”理念,出台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规定,通过“精准指导+精准施策+精准检测”,探索形成海洋生态修复新模式;打破渔业近海养殖传统,投放国内首座深海智能化网箱。青岛片区投资30亿元建设东北亚水产品加工及贸易中心。青岛海关推荐水产企业境外注册1627厂次,推荐渔船欧盟注册55艘,居全国第一。二是加快发展涉海高端服务。烟台片区全国首创海洋牧场平台确权机制和融资风险评判标准体系,创新推出“深海网箱箱体及设备抵押”、“海水养殖天气指数保险”,为渔业养殖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青岛片区开展全球海洋生物基因测序服务,全国首创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管理,实现“一次办理,全年许可”,样本检疫审批周期由20天缩短至2天。三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青岛港创新10大技术打造智慧码头,其中8项全球首创,创造了44.6自然箱/小时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青岛片区创新多项监管模式,推动原油、棉花、矿石等大宗商品贸易发展,保税原油混兑调和总量突破百万吨,外贸原油国际中转上半年完成45.3万吨,吸引超过400家油品贸易企业集聚;进口棉花检疫、鉴重、取样“集成查检”模式压缩通关时效75%以上;保税铁矿混配“随卸随混”模式提高了混矿效率,由3500吨/小时提高至4200吨/小时。

在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充分发挥山东对日韩得天独厚的地源优势和人文交流优势,重点在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便利化通关合作、共建国际园区等方面进行探索。一是着力打造“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青岛片区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海铁联运新模式,实现海铁公联运货物提单可背书、可转让的物权属性和金融功能,上半年,全程联运提单模式出口4204标箱、进口3217标箱;首次开通“日韩-缅甸”海转陆过境业务;优化国际过境操作流程,将日韩过境至中亚及蒙古地区货物的港口端操作费用降低80%。1-7月份,“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879列,同比增加41.5%,累计进出口货值72亿元。二是着力提升与日韩便利化通关水平。青岛海关、济南海关与韩国釜山海关签订关际合作谅解备忘录,相互给予AEO企业通关便利措施。青岛片区建立“前置检测、结果互认”检验模式,已有259批输往韩国的食品农产品直接通关;创新“电讯申报、无疫通行”监管模式,对符合检疫要求的船舶,不实施登临检疫,通关时间缩短至15分钟。烟台片区创新提出测试车辆跨国研发便利化举措,1-7月韩国现代汽车研发中心进口测试用车辆增长超过50%。三是着力构建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新平台。济南片区中日国际医疗科技园进展顺利,已与日本东丽、奥林巴斯、佳能等世界500强企业签约,打造国际领先的透析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癌症精准诊断与治疗中心。青岛片区日本“国际客厅”投入启用,已与横滨、神奈川等4城达成合作意向,签约落户企业机构24家,挂牌入住18家。烟台片区中韩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签约全省首家韩资律师事务所,落地首家韩国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中韩国家级科创孵化基地等项目。

下一步,山东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加强首创性改革、差异化探索、集成性创新,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山东力量。

谢谢大家!

【中国新闻社记者】:广西自贸试验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有明确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请问蒋厅长,一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在深化面向东盟合作、促进边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蒋连生】:广西与东盟陆海相邻,区位优势独特。国家批准的《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广西自贸试验区要着力建设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努力建成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建设,要求举全区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商务部的精心指导下,全区上下已经形成了重大改革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各类资源要素向自贸试验区集聚的良好态势。一年来,已完成改革试点任务58项,完成率48.3%;下放自治区级行政权力事项162项,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545项;新设企业10561家,其中外资企业85家;实际利用外资占广西同期总额的13.8%;外贸进出口额超1308亿元,占广西同期总额的30.9%。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我们在深化面向东盟合作、创新边境经济发展、畅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经验。

一是积极探索与东盟合作的新模式。如友谊关口岸实行全信息化智能通关,联检部门实施“多卡合一”“人脸识别”作业,实现一站式“秒通关”,通关时间缩短80%以上,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大力推进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积极构建以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为代表的金融开放生态,位于南宁片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引入金融机构(企业)134家,2020年1-7月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45亿元,人民币在东盟国家使用规模和影响力持续增强。钦州港片区创新开展中马“两国双园”跨境金融合作试点,对马来西亚银行开展人民币同业融出业务,开展对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区企业人民币贷款业务,推动“两国双园”人民币便利化流动,在试点银行开设NRA账户(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国内贸易信用证福费廷业务对马来西亚银行开放。

二是积极探索沿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创新开展互市贸易“集中申报、整进整出”通关新模式,开发应用边民互市贸易申报手机APP,边民互市通关作业无纸化实现100%覆盖,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超75%,企业减少运输成本3000-6000元/车;建立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银行+服务中心”模式,便利边民互市贸易结算;开展银行间越南盾区域交易及完善人民币、越南盾汇率形成机制,累计为边民办理互市贸易结算金额175亿元;建立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四证两险一中心”管理模式,打造跨境劳务合作联审平台,实现跨境劳工证件“网上申报”“一窗发放”,开发务工人员人脸识别管理系统,已累计办证38万人次,惠及323家企业。

三是积极探索畅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新举措。建设好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广西自贸试验区围绕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物流标准化开展制度创新,有效推动国际贸易物流集聚。首创铁路集装箱与海运集装箱互认机制,在海外设立铁路集装箱还箱点,形成“原箱出口、一箱到底、海外还箱”全程国际多式联运模式;创新开展连接西部省份和东盟国家的“一口价” “一单式”国际多式联运定制化服务;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北部湾港“智慧湾”项目,查验部门数据与港口、铁路及第三方港航服务企业实现“一朵云”“一张网”互通共享等。今年1-7月,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1.7亿吨、25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8.4%和34.1%,增速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

四是积极打造面向东盟的“一中心、一平台、一链条”等重大创新示范项目。在推动制度创新的同时,着力建设中国—东盟经贸中心、中国—东盟特色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北部湾港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供应基地、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北部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30项重大创新示范项目。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汽车、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绿色化工等跨境产业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进一步聚焦广西自贸试验区的功能定位,持续深入开展制度创新,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为中国—东盟升级合作作出积极贡献。谢谢!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要求建设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赋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请问一年来,临港新片区在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方面有何具体举措和成效?

【朱民】:增设新片区不是简单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也不是简单的原有政策平移,而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上海市举全市之力推进新片区建设,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自主管理、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独特优势。

一是加快推进开放政策和制度的差异化探索。在商务部牵头明确总体方案国家部门任务分工基础上,上海市结合地方事权事项,形成78项工作任务清单,已经落实45项,另有22形成具体方案。截至目前,国家和上海市累计制定发布各类政策107个,形成典型创新案例32个,差异化探索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不断加大。比如,近期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15%所得税政策,仅仅设置了技术指标,与现行其他税收政策同时设置技术指标和财务指标不同,体现了新片区鼓励技术创新方面的导向作用。

二是加快提升关键领域的前沿产业功能。我们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的重点领域,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4大产业集群,提升发展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高能级航运、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5项高端服务功能,培育发展离岸经济、智能经济、总部经济、蓝色经济等4类创新经济业态。截至今年7月底,新片区累计新签约产业项目120个,涉及总投资超过1900亿元。区内已有12家企业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201家企业申报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两机专项”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三是加快集聚各类高质量要素资源。充分发挥高标准、全方位开放的先导作用,构建国内外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制度环境。今年2月,一行两会、国家外汇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了“金融30条”,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本外币跨境资金池等跨境金融服务方面赋予新片区先行先试权限。上海票据交易所将在新片区建设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转让服务平台,预计在第三届进口博览会期间上线运行;新片区已出台各类人才政策22项,今年8月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开港,已有9名外籍人士申办“中国绿卡”,27人获得5年居留许可,1000多名国内外专业人才享受了人才落户、购房等优惠政策。

四是加快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上海市出台了支持新片区建设的50条特殊支持政策,推进1170项市、区、镇三级经济管理事项由新片区管委会集中行使,涵盖人才、知识产权、规划资源、建设交通等20个领域。第一批517个事项集中行使以来,新片区管委会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集成创新。授权不是换一个人审批,而是要实施系统化的流程再造。比如,投资项目一站式办理施工许可、一站式办理综合竣工验收“两个一站式”机制,开展工程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水许可“两证合一”等等一系列综合性改革。

谢谢大家!

【经济参考报记者】:中央赋予这一批自贸试验区明确的战略定位,试点任务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比如江苏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河北自贸试验区深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等。请问一年来这两个自贸试验区落实上述任务取得了哪些进展?

【朱益民】:建设江苏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赋予江苏的光荣使命。一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商务部工作安排,紧扣“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战略定位,省、市和片区制定出台110多项配套政策、落地启动了百余个重大产业项目、吸引集聚了一大批高端人才、总结形成了115项制度创新经验成果,在省内首批复制推广了20项改革试点经验和20项创新实践案例。自贸试验区正在加快成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优质资源要素的集聚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我们重点实施三项探索:

一是探索从要素流动性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努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一业一证”改革,有效释放市场活力。截至今年7月底,三个片区新增市场主体3.07万家,日均新增近百家。

二是探索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更高的投资贸易制度安排,努力在更高层次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创新优化贸易监管方式,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保税检测维修、离岸转手买卖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今年1-7月,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实现逆势增长,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占全省7.8%;进出口总额3207.7亿元,占全省13.3%。

三是探索高水平开放与高层次创新深度融合,加快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一次性赋予境外高端人才最长5年的工作许可,加快实施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领军人才等国内外高端人才2000余人,努力打造高水平人才“强磁场”。

在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们着力形成三个示范:

一是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示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组织企业开展19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二是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示范。苏州纳米集群、连云港片区生物医药集群通过全国初赛。建设南京片区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试点城市和产业园。连云港片区医药产业获评五星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苏州片区2019年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

三是持续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形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示范。拓展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贸易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支持跨国公司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科技企业“白名单”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举措。南京片区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53.7亿元。苏州片区生物医药企业成功获批新增外债额度6亿美元。

我们积极依托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打造特色亮点:

南京片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江北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着力增强自贸试验区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在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制度创新探索实践。全国集成电路设计十强企业中的半数、全国基因检测公司20强企业中的1/3在南京片区集聚。

苏州片区充分发挥中新合作、开放创新和产业基础优势,在全国首创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模式、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加快建设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生物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20%,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人才数等五项核心指标在全国占比超过20%。

连云港片区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开放门户优势,加快发展陆海联运,努力建设亚欧国际重要交通枢纽,首创中欧班列“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国际班列“车船直取”零等待,国际班列通行效能有效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江苏自贸试验区“两区”定位,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任务清单体系、协调服务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和特色发展体系,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加快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全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谢谢!

【安静】:2019年8月30日,河北自贸试验区挂牌设立。一年来,河北自贸试验区在商务部的指导帮助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立足建设制度创新新高地和打造改革开放试验田,努力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快构建政策支撑体系。河北自贸试验区出台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的16条政策措施,明确对自贸试验区内经认定的高管人员和境外高端紧缺人才给予奖励。省有关部门和各片区围绕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和重点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二是重点领域制度创新初见成效。河北自贸试验区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立足各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特色,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推出面向全省推广的首批16项制度创新典型案例。聚焦海事领域便利化改革创新,曹妃甸海事局围绕促进曹妃甸片区航运发展,第一时间提出了促进航运便利化的“海事十条”,其中,“大数据+船舶海上智慧交通新模式”得到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的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船舶证书“N合1”并联办理等创新举措,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的海事创新举措达到15项。聚焦贸易便利化领域改革创新,曹妃甸片区立足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的定位,积极探索进境保税铁矿石筛分监管新模式。近日,曹妃甸片区将保税仓库中的5000吨铁矿块成功筛分,标志着“铁矿石保税筛分”的创新举措在曹妃甸片区完成全国首票测试,通过将铁矿石筛分环节前移至保税仓库,提高了仓库利用率,为国内钢铁企业提供了更多供货渠道,降低了国内钢铁企业物流成本,优化了进口矿石交付质量。聚焦数字贸易领域改革创新,河北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会同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形成了2020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与标准研究报告和河北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规划研究报告。日前,举办了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数字贸易论坛,专题发布了这两项研究成果并提出了2020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倡议。

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积极推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制定,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预计年内出台,将为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提供基本制度和法律保障。自2019年12月1日起,在四个片区对54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省有关部门向各片区管委会下放首批126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

中央赋予河北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一年来,河北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这一战略定位,开展了多方面创新和探索。

一是推动雄安片区高质量发展。立足建设金融创新先行区,积极探索监管“沙盒机制”,雄安新区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方案获得人民银行总行批复,目前已入盒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平台、建设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等5个创新应用。其中,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建设资金新模式,提升了资金管理效率,材料款与建筑工人工资等原来需逐级拨付的款项,实际到账时间从3-5个工作日缩减至1个工作日,效率提升了60%以上。

二是促进京津冀要素跨区域流动。着眼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省市场监管局出台支持河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措施,简化搬迁至河北自贸试验区的北京、天津企业的原有资质、认证审核程序;允许符合条件的北京、天津企业将注册地变更到自贸试验区后,继续使用原企业名称。着眼促进人才跨区域流动,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签署了《关于京津冀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互认协议》,建立区域人才资质互认、双向聘任等制度。

三是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推进京冀协作,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与北京区域聘请同一家专业机构制定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五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招商、统一考核,推动综合保税区共商共建共享。推进津冀协作,河北省商务厅与天津市商务局签署《津冀自贸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协同推动制度创新等8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推进京津冀三地海关合作,共同签署《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合作备忘录》,提出推进京津冀物流监管一体化、“三关”科技协同创新等10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总之,河北自贸试验区通过一年来的改革实践和积极探索,发挥了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新高地”的作用,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为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做出了河北贡献。谢谢!

【高峰】: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回应最后一个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云南、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是我国首次在沿边地区布局的自贸试验区,请问一年来,这两个自贸试验区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助推沿边开放,辐射带动沿边发展?

【寇杰】:自2019年8月挂牌以来,云南自贸试验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要求,紧紧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战略定位,立足沿边开放,牢固树立“国际一流、创新高地、国家苗圃、市场倒逼、改革集成”的制度创新思维,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探索实践中抓规划、搭平台、育环境、强招商,推动多领域形成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稳步向“全面推进、积厚成势”迈进。

2019年,云南自贸试验区用仅占全省0.03%的面积创造了全省15%的进出口贸易额,集聚了全省10%的外资额,贡献了全省10%的税收收入。挂牌以来至今年6月底,云南自贸试验区增量市场主体达到31559户。自贸试验区每天新诞生约160户市场主体。

云南自贸试验区注重“制度创新、改革试点任务”双推进,目前,已系统梳理报送37项可复制推广经验实践案例上报,其中18项经验案例率先在省内复制推广。

一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突出“沿边”和“跨境”特色,全力提升沿边地区开放开发水平,我们通过改革创新助推沿边开放,辐射带动沿边发展。一是创新跨境贸易新模式。推出“跨境电商+边民互市”创新模式,建设边民互市一、二级市场线上平台,在一级市场领域推行“电子交易+区块链存证溯源+跨境结算业务”试点,在二级市场采用“互联网+电商服务平台”模式,实现边民互市跨境结算全流程电子化。“跨境电商+边民互市”的创新模式,提升边民互市结算效率,推动对越出口增长。上半年实现对越出口14.3亿美元,同比增长41.8%。二是创新跨境产能合作新模式。以跨境电力市场为载体,在全国首创将跨境购售电主体引入平台交易,充分运用“互联网+”、电子结算等技术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和合作平台,境外市场主体已可在昆明电力交易中心进行交易。不断探索中越跨境电力交易合作机制,1至7月对越送电11.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1%。三是创新跨境园区建设新模式。在加快境内外加工园区建设的同时,以“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走出去”的首家试点企业已在缅甸木姐建厂投产,产品已开始销售,探索实践“一线两园”的跨境园区合作。四是创新跨境社会管理新模式。建立外籍务工管理长效机制,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利用“一网化”管理,首创推出集多种证件、生物信息为一体面向外籍务工人员的“胞波卡”。五是创新构建跨境金融保障新体系。探索建立中缅双边银行互开帐户+网银清算+人民币对缅币撮合报价的“小同城”业务模式。设立中缅贸易结算“通汇金”平台,结算量突破2亿元。六是创新跨境物流新路径。开通首条中老跨境冷链干线直达运输线路,实现中缅两国甩挂跨境直达运输。与越南签订《出境保险车辆代查勘、代定损合作协议》,建立车辆保险代查勘、代定损合作机制,提升跨境车辆保险便利化。七是创新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边境通道纳入口岸监管范围,创新“一口岸多通道”监管模式,疏导口岸通关压力,加强和规范边境通道管理,有效促进对外贸易、富民兴边。八是创新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启动电子口岸建设及推广,实现“单一窗口”业务全覆盖。

下一步,云南自贸试验区将立足沿边优势,胸怀全局,主动作为,牢牢把握制度创新,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跨境贸易、跨境电商、跨境产能合作、跨境金融、跨境人力资源合作、跨境园区建设、跨境物流和跨境旅游等方面加大制度创新,推出更多具有集成性、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制度创新,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把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有机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开放平台,推动加快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

【王平】: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建设一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商务部等各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全面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我们在复制推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总体方案改革试点任务落实,总体方案实施率达到96.6%;我们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梳理了超百项制度创新经验,生成67项创新实践案例,于7月中旬发布了首批省级十佳创新案例;我们对标国际先进经贸规则和标准,推出系列重磅举措,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释放“投资必过山海关,投资首选自贸区”的强烈信号。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4855家,新签约项目148个,投资额1838.58亿元。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最北自贸试验区,打造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是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定位、特殊定位。一年来,我们紧抓自贸试验区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和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探索“沿边经验”,有效释放对俄及东北亚开放合作潜力,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为深化中俄经贸合作、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作出积极贡献。今年1-7月,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额达到577.1亿元,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14%。挂牌一年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推动对俄沿边开放合作。

一是创新对俄贸易新模式。我们创新跨境电商“多仓联动”模式,助推跨境电商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前7个月,全省纳入海关统计的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达4.6亿元,同比增长了6.5倍,哈尔滨对俄货运包机发寄邮件1617.8吨,同比增长了64.5%。我们创新企业“跨境”登记注册新模式,俄罗斯等外籍投资者在哈尔滨片区实现“离岸”跨境登记注册。我们创新俄电落地加工新模式,黑河片区率先建立了国内首个俄电加工区,今年以来俄电进口5.1亿元。我们创建互市贸易全流程监管模式,前7个月,绥芬河片区互市贸易完成过货量6.77万吨、交易额3.08亿元,参贸边民9.12万人次。

二是推进对俄通关便利化。黑河片区制定了出境自驾游一站式查验等21项通关便利举措;绥芬河片区实施舱单归并、中俄监管互认等改革措施,铁路口岸上线运行数字系统,企业通关时间由12个小时压缩至30分钟以内。疫情期间各片区为保障口岸货运通道运行发挥重要作用,黑河片区利用跨境电商海外仓自俄回运防疫物资1279万余件,俄罗斯疫情爆发后,又回运俄罗斯1.2亿余件抗疫物资,推动中俄双方互帮互助的关系更加紧密。

三是推动对俄金融开放创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支撑。发展沿边金融,创新对俄金融合作是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开展制度创新的重要领域。为此,我们开展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结汇业务,支持跨境人民币结算,完善卢布现钞跨境调运体系,一年来,我们共办理23.3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哈尔滨银行累计调运卢布现钞70亿卢布。绥芬河片区设立了全国首个中俄边民互市交易结算中心,开展俄籍自然人及委托代理人办理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为全国首创。

四是吸引对俄合作重点项目入驻。为打造新时代改革新高地,我们拿出了真金白银支持政策。24个中省直部门出台28个配套文件、近400项高质量支持措施;哈尔滨片区“黄金30条”、“新驱25条”,黑河片区招商十条,绥芬河片区促进经济发展扶持办法等多项含金量十足的政策,吸引一批示范性强、牵动性大的对俄合作项目陆续入驻。绿地·东北亚国际博览城入驻哈尔滨片区,打造对俄及东北亚商品贸易中心;国源豆业大豆加工项目落地黑河片区,围绕俄罗斯进口大豆等农产品推动“粮头食尾”产业链发展;中俄木材加工交易中心进驻绥芬河片区,助推木材进口加工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为深化对俄开放合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合作机遇,诚挚欢迎大家到黑龙江考察指导。谢谢大家!

【高峰】:谢谢王平女士。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对于媒体朋友们关心的其他问题,我们将在会后通过其他方式予以积极回应。谢谢8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大家!

首页